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习近平两会时刻丨“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

2024-03-10 来源:四川观察(来源:央视新闻) 分享:

3月5日,在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三个小故事。

——2007年,南京考古人员在汉府街车站发现一段古城墙,经考证是东晋建康宫城遗址。市里随即调整原地块用途并进行原址保护,建成了六朝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有一面落地窗,是观赏城市美景、感受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连接古今未来的公共文化空间。去年经网友推荐,这扇窗登上热搜。今年春节,这扇窗还贴上别具一格的“龙年窗花”,吸引更多游客市民打卡拍照。

△今年春节前,游客在南京六朝博物馆的“龙年窗花”前拍照打卡。

——2020年,六朝博物馆启动“小青莲”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已有240多名孩子参与到守护国宝文物、宣传文化故事的行列中。孩子们通过志愿服务参与守护国宝文物、宣传文化故事,也在心中埋下保护文化遗产的种子,成为未来文化保护传承的坚实力量。

这三个故事,跨越十余年,讲述了六朝博物馆的建设故事——始于一场“意外”的发现,得益于精心的保护与传承。

△3月5日,宋燕代表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主题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有感而发:“南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六朝古都,还有后面的明代、清代,东西还是很多的。博物馆很重要,我从小就爱看博物馆,小时候北京的博物馆我差不多都看过了。”

多年来,六朝博物馆的文博工作者将流落在外的明城墙砖一块块征集起来,收回了40多万块。这是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守护文物的一个生动缩影。

△南京六朝博物馆展出的考古隔梁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

六朝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统的专题博物馆。

踏入博物馆,从东晋的俑群、南朝的青瓷莲花尊中,观众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当志愿者们声情并茂地讲述1000多年前的历史时,观众也被带入到遥远的时空隧道中,与嵇康饮酒,与王羲之对话。

△小朋友在六朝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向社会大众提供了具象历史情景,形成一种强劲的文化普及力量。

“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

△春节期间,在南京城墙博物馆,许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也是一项大事业。

过去一年,让从事文博事业30多年的宋燕记忆深刻。2023年,南京接待游客2亿多人次,全市博物馆就接待了3448万人次。

把文博工作与文旅整合统一起来,可以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文与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年前,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布置下一道题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人文经济强调以人为本,在经济活动中既要见“数”见“物”更要见“人”。刚刚过去的春节,人们逛博物馆、买非遗产品、赏新片、去旅行。

△众多市民游客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玩。

在江苏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花灯缀满小桥,红色的货摊随着古街巷绵延,游客在江南年俗中领略传统文化魅力。仅春节假期前三天,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累计客流量超过4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从博物馆“研学热”到文化街区成“顶流”,“文化味”与“烟火气”有机融合,充实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为繁荣文旅市场、推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平江路考察时讲到的这句话,既是对过去江苏文明积淀、文化发展的赞誉肯定,也是各地做好文博和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应有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