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冯发贵:补齐民生短板 绘就高原美好生活
| 2024-03-10 来源:香巴拉资讯 | 分享: |

每年的全国两会上,民生的话题都广受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很多关于民生改善的举措。作为来自民族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冯发贵表示,自己比较关注的同样是民生问题,结合甘孜州的实际情况,医疗方面更是重点。

补短板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冯发贵说,这些年,通过组团式的帮扶政策,和民族地区卫生行动计划,甘孜州的医疗系统建设在硬件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依然是甘孜州当前民生工作当中的短板。

(图为甘孜州农村适龄妇女提供免费“两癌”筛查服务 来源:甘孜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冯发贵表示,在民族地区,看病远、看病难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近年来,甘孜州在医疗机构的设施、布局和提高医疗的能力方面同时发力。例如由华西医院来托管甘孜州人民医院,以龙头医院为牵引,同时带领康北的副中心医院和康南的副中心医院,然后通过副中心医院再辐射康南康北。此外,还建立了甘孜州影像远程阅片中心,由州里面统一组织医疗专家阅片,提出指导意见,效果很好。
育人才 培养本土骨干医疗队伍
要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很关键。冯发贵举例说:“一方面,从医生每千人的职业医师指标来看,我们和全国、全省的水平还差得比较大。我们每千人的职业医生医师只有2.2。全国大概有3.3。再一个是我们的中级和高级以上的职称占比不高,我们初级以下的职称占比占了2/3左右。”

(医生在诊疗中 来源:甘孜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冯发贵还列举了一个数据,在2023年,甘孜州的医保异地结算金额占到了60%。如何能让群众就在本地看好病?冯发贵表示,自己今年带来的建议就是希望提高边远民族地区医疗能力,立足于本土,再培养一些留得住的、在群众身边的医生。
在甘孜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制定实施本土医师的培养计划。据冯发贵介绍,培养计划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在职的医生通过医科大学联系进修、跟省内的龙头对口医院对口交流,进行顶岗培训;二是多培养一些本土的全日制的医学生。2022年,甘孜州政府办印发《甘孜州骨干医生培养计划(2022—2026)》,该计划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建立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到2026年,甘孜州卫生健康人员总量超过1万人;州级层面培养评选骨干医生达到1000名,甘孜州基本实现“院院有骨干”的目标。
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甘孜州还在持续发力。2023年,甘孜州制定实施新时代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意见,建成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个。制定实施华西甘孜医院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华西医院高原医学中心新都桥现场研究基地挂牌运行。
持续发力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冯发贵表示,目前甘孜州财政投入的65%以上都是在民生领域。为了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等,甘孜州还在全国首创推出了民生保,政府出80%的保费,个人只需要出20%,鼓励农村户口、城市的低保人群全覆盖,参保率达73%。
冯发贵表示,接下来,甘孜州将继续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群众幸福指数。针对民生基础不强、保障水平不高、公共服务不优的局面,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民生难题,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记者 郝莉娜
策划 唐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