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新华社经济随笔丨空中快线连系“山海情”

2024-03-31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 题:空中快线连系“山海情”

新华社记者刘梓桐、张武岳、周思宇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一条通往山东的“快线”引人注目,乘客可享受专属值机柜台、优先安检等便捷安排,名为“渝鲁快线”。

这条空中快线去年底开通,每日最多7个航班,含早中晚各时段。今年以来,“渝鲁快线”已运行2086班次,运输旅客28万人。山东航空重庆分公司工作人员徐本辉说:“近年来,两地交流愈发密切,从航班数可见一斑。”

一个是西南山城,一个是滨海齐鲁。这两个省市缘何“牵线”?

这背后是渝鲁两地长达数十年的对口帮扶情谊,更反映出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巨大的回旋余地和独特的市场优势。

1994年,山东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忠县,拉开渝鲁正式交往序幕;2010年以后,山东累计拨付财政援助资金超50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2729个,对口协作重庆14个区县,助力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经济,支持重庆脱贫攻坚事业。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渝鲁合作仍在深入,“渝鲁快线”即是见证。

家在淄博的徐渝栋是渝鲁航线常客。两年前,他被单位派驻到重庆石柱,瞄准当地特色农产品“天麻”,先后争取山东两笔协作资金共450万元,支持当地天麻生产企业现代化提升改造。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徐渝栋说,要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关键,培育当地优势产业。

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优化生产力布局等战略机遇,山东与重庆强化产业协作,自2016年以来,新增引导348家企业落地重庆,带动5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

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仅经济上要出力,也要在人才、科技等领域使劲,增强重点帮扶区县的内生发展动力……山东、重庆走出具有渝鲁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阳春三月,李花盛开。洁白花蕊下,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教授冯钢铭正忙于巫山脆李矮化项目。“如能将烟台矮化大樱桃的新技术‘移植’给巫山脆李,有利于果农提高效益。”他说。

重庆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良好生态孕育出脆李等特色农产品,但落后的农业技术限制了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山东、重庆共建烟台(巫山)博士工作站,引入120余位专家博士流动驻站,让巫山特色农业接轨高校最新科技成果。截至目前,工作站累计引进果蔬新品种36个,培训技术人才千余人。

“工作站是我们科研人员另一个‘家’。”冯钢铭说,“‘快线’让我们‘通勤’更加便捷,也为两地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打通快速通道。”

长久的交流协作,需要依靠“共赢”。两地不断完善协作机制,推动渝鲁协作从“资金帮扶”转向“战略协作”,从“帮扶不停”转向“双向协作”。利用东部地区的区位、市场等优势,释放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潜力,区域发展协同性不断增强。

走进壹秋堂夏布坊,夏布服饰、夏布折扇、夏布饰品……不同款式的夏布产品琳琅满目。2021年,烟台海翔对外贸易有限公司与石柱壹秋堂非遗工坊签订产业合作协议,为工坊生产的手工艺品寻找销售渠道,推动重庆非遗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

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郑晓平成了渝鲁航线常客,他说:“重庆有手艺,我们有市场,这是双赢。”

2023年,渝鲁两地继续加强医疗、农技等领域人才交流,互相选派专业技术人才1433名,培训乡村振兴干部、专业技术人才近2万人次,带动两地人才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说:“相较于东部省份,重庆等西部地区在资源、土地等方面有更大空间,产业承载力强,合作为双方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一条快线,连系西南山城和沿海之滨的“山海情”,也是我国东西部区域合作、整体联动的“缩影”。“渝鲁快线”的故事启示我们,在党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引下,各地的交流合作将不断加深,形成梯次发展的强大后劲,进一步为中国经济打开空间、释放潜力。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