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非遗”邂逅扶残助残 江西勾勒助残“良方”

2024-05-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中新网南昌5月19日电 题:“非遗”邂逅扶残助残 江西勾勒助残“良方”

作者 朱莹

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你能想到什么?是起源于北宋,俗称“麻布刺绣”的夏布绣,还是在纸上“飞针走线”的宣纸刺绣?当古老非遗技艺与残疾人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俗称“麻布刺绣”的夏布绣至今已流传千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学习夏布绣近两年时间,在聋哑人士高雨翠的寂静世界里,从一针一线到一路繁花:参与央视七夕晚会录制、在第二届江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展示夏布绣技艺、成为两名听障人士的小老师……

图为第二届江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高雨翠在现场进行技艺展示,吸引了国外游客。夏布绣博物馆供图

“我们新来了两名小伙伴学习夏布绣,她们是听障人士,我来当小老师,像当初老师教我一样,我一针一线地教她们刺绣,认真学习。”高雨翠近日告诉记者,一年来,除了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外,有更多残疾人加入夏布绣队伍中。

以麻为纸、以针作笔、以线代墨,经纬之间勾勒助残“良方”。在高雨翠手下,《枫落吴江图》《芙蓉鹭鸶图》等一幅幅精美的夏布绣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她说,“通过一针一线、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努力,看看自己绣出的作品,还能帮助其他人,会有成就感”。

图为第二届江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高雨翠在现场进行技艺展示。夏布绣博物馆供图

“非遗助残让残疾人对生活更有信心,他们会感觉到自己的优势得到了发挥,实现了人生价值,更有一种生活的获得感。”新余市残联理事长晏世文说。

“近些年,我和我的团队,传承和传播夏布绣的技艺,并将非遗传承事业的着力点放在了扶残助困上。”国家级非遗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吴婉菁告诉记者,目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有4名残疾人学徒,分别由4名师傅一对一师带徒模式传授残疾人非遗夏布绣技艺。

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原本徘徊于社会边缘的残疾人群体,因为非遗技艺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而他们又用自己的热爱和坚韧,书写着新的非遗故事。

在江西南昌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沿着街区往里走,来到2024年西湖区残联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绣培训班。穿针引线,巧织经纬,二十余名“绣娘”一针一线在宣纸上勾勒刺绣作品。

图为2024年西湖区残联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绣培训班。朱莹摄

和高雨翠相似,今年30岁的舒莹,此前因为行动不便、没有一技之长,长期待在家里。通过西湖区残联,她接触到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宣纸刺绣,在非遗传承人顾玉纯的帮助下,逐渐掌握宣纸刺绣的技能。

图为2024年西湖区残联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绣培训班,舒莹(左前一)正在认真学习宣纸刺绣。朱莹摄

“我们传习中心培训班不仅有宣纸刺绣,还有葫芦烙画、木雕、团扇等,目前已经帮助了上百名残障人士。”南昌市西湖区残疾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负责人吴寿国告诉记者,不少残疾人通过学习非遗技艺,能实现足不出户就业创收。

据了解,近年来,江西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促进残疾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灵活就业能力。

去年10月,江西省残联印发《江西省促进残疾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办法(试行)》。其中明确,用人单位组织残疾人参加非遗项目培训,培训时长超过1个月的,可申请享受培训费补贴。

吉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坑乡油纸伞设立阳光助残就业产业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城砚制作技艺培训班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当“非遗”邂逅扶残助残,擦出的火花正在点亮残障人士就业之路,有了日渐成熟的项目和热心助残的“提灯人”,就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从中受益。(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