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天府新视界|为何总是“考”四川

2024-06-18 来源:四川观察(来源:天府新视界) 分享:

2024成都中考6月14日下午落幕。放眼考试季的各类试卷,四川一再入题,这是为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刷题中”已捉襟见肘,坚持素养立意,重视思维能力,书本之外的阅读,终将超越书本。

越来越多的语文题,正在惩罚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人。

成都教育发布解读:2024成都中考语文试卷“川味甚浓”。通过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培育语文教育的肥沃“土壤”,让学生在“做”中领略学术之美。

看上去考的是诗歌,实际上是历史与美学。

古诗文经典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川人的松弛感就藏在竹枝词中,这种源自古巴蜀民歌的诗歌体不拘平仄,词句朴实。曾经在成都作为科举考试题的《成都竹枝词》,穿越到中考诗歌鉴赏题目,这种古老文学样式不仅有老成都的地名,还有古老的风土民俗,看似久远,却又近在咫尺。

看上去考的是语言,实际上是阅读与行走。

杜甫,永远是成都绕不开的存在。“诗圣”六首入选教材的古诗:《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夜忆舍弟》《江南逢李龟年》,涵盖了他早期以及后期乃至生前最后一年的作品。语言运用题玩起了跨界,围绕“杜甫颠沛而光辉的一生”的主题,以数轴形式展示杜甫及其作品的相关内容,融合语文、数学、历史等学科,在跨学科情境中感受学术之美。为研究杜甫诗歌的论文拟写主标题?如果你曾留意作家阿来在20场《杜甫 成都 诗》精华讲座中那跨越千年的知音对话,或许可以助你下笔如有神。

不只四川卷,四川的“千里江山图”,也以千般姿态入卷全国。

宋代名画《蜀川胜概图》,江天万里栩栩绘在恢宏浩瀚的水墨长卷上,在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上被机器人点亮后,当年秋天,即被江苏省无锡市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考题提到。

诗歌鉴赏杜甫成都诗,诗句理解答“知音之遇”。

公元764年,杜甫所写《将赴成都草堂途中 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被写入2023年北京卷。从入蜀到离蜀,杜甫遇到知音友人,写下千古诗篇,记录知音之遇。

四川的地理画卷,被全国高考题撷选。

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36题有一段关于俄罗斯配建的港口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的材料,有老师真题深度解读切入点是“从竹笼装石到中流作堰,看我国最古老的模块化施工——都江堰鱼嘴是怎样的一种操作?”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基础上凿开玉垒山,留存的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也为后世写下题干和谜底。

一道“像化学题的地理题”,四川的建筑瑰宝榜上有名。还新鲜热乎的2024年高考地理(广东卷)中,两道选择题的考点涉及到了成都金沙遗址的“九柱遗迹”,最后一道简答题则聚焦四川仁寿牛角寨石窟,分值高达22分,成为整张试卷中分值占比最高的一题。牛角寨石窟又名仁寿高家大佛,始凿于唐代,延续至宋,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题援引论文的作者说,他已在当地跟踪观察两年,通过两年来对牛角寨温度、湿度和降水等信息变化的收集整理,发现气候的变化,最终出了这道题。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成考点。

《蜀川胜概图》局部(益州部分)

不论是四川仁寿的牛角寨石窟、都江堰的水利工程,还是少陵野老诗,都不难看出命题人的苦心:真正的学问,在书本与实践之间,在观察与体验之间。

古人早就用亲身经历告诫我们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徐霞客丈量了无数山河才写出了地理巨著《徐霞客游记》,他是否走过四川虽在学界还存争议,但不争的是“西南万里行”的壮举;李时珍耗尽毕生精力亲尝百草,广收博采典籍八百余种,方成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而《证类本草》正是宋代川人唐慎微为《本草纲目》写下的“蓝本”……正如荀子所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王阳明也提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对于莘莘学子而言,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两者缺一不可。

出生于四川眉山的大文豪苏洵便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典范。青年时,他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拓宽视野;直到二十五岁时,才开始兀然端坐,终日以读。尽管在科举考试中屡遭挫折,但他却留下了《六国论》《太常因革礼》等不朽之作。

苏洵不仅自己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还将其传递给后辈。公元1059年,苏氏父子三人走水路进京赶考的途中,时常吟诗作词。等江上航行完毕、弃船登陆时,苏轼、苏辙已经作了诗歌百首,名为《南行集》。

牛背山 图据牛背山景区

在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治学态度固然有其价值,但现代人更应走出教室、走出格子间,去领略徐霞客“朝碧海而暮苍梧”的豪情壮志,去理解杜甫草堂边《绝句二首》中所描述的景色和情怀,去体会都江堰水利工程背后的智慧和勇气。

蜀地多俊杰,天府育名人。他们既是考卷中人,也是历史书写者。落下闳曾现身辽宁高考语文真题,“落下闳星”闪耀太空,背后是穷竭一生的“算尽天机” 。他留下的,不只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更是仰望星空时科学和探索的态度。

时间不语,却回答所有。以赤诚,传承记载文明的长卷;以勤奋,描摹见证变迁的画卷;以热血,书写铭刻时代的答卷。

鲜衣怒马,鹰隼试翼;千里江山,等你展卷。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