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四川喜德阿吼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小兵:是“老兵”也是“新兵”

2024-07-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中新网成都7月11日电 题:四川喜德阿吼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小兵:是“老兵”也是“新兵”

记者 岳依桐

倘若从空中俯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红顶白墙的小楼房错落排布,成为绿色山林中的鲜亮点缀,宽敞平坦的白色硬化路如绸带般连接起家家户户,也通向大山外的世界。

见到此般情景,让人很难想象从前的阿吼村道路泥泞、房屋低矮破旧,村民长期处于“土豆填肚子、养鸡换盐巴”的生活状态中。而阿吼村从贫困村到幸福村的变化,与驻村第一书记王小兵的坚守与奋斗分不开。

航拍阿吼村。受访者供图

王小兵是国网喜德县供电公司的员工,也是一名拥有16年党龄的党员,2017年1月开始担任阿吼村驻村第一书记。回忆起初次到阿吼村时的感受,他至今仍难以忘怀贫困带来的冲击。王小兵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己所能带村庄摆脱贫困。

第一步,王小兵从走访全村,了解村民真实需求,与村民建立感情做起。阿吼村村民分散居住在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山头沟壑中,崎岖山路上,王小兵留下密密麻麻的足迹。被真诚打动的村民们,对他的印象也从陌生到熟悉。

通过深入摸排和走访了解,王小兵认为村庄致富的关键在于打造村支柱产业,并围绕支柱产业打造产业链,再依托产业链构建村产业体系。他总结提出的“334”帮扶模式——“科学+绿色+可持续”扶贫理念,“支部共建、文明共创、产业共进”扶贫举措,“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帮扶机制在阿吼村运行良好,还入选全国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王小兵给贫困户吉觉阿牛木家送鸡苗(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7年多来,阿吼村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村民养起了乌金猪,种上了乌洋芋,栽下了百合苗,已连续四年收到村集体经济分红,年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1500元增长至2023年的15442元。如今的阿吼村,卫生室、活动室、幼儿园等一应俱全,村庄面貌和村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对王小兵而言,最大的变化发生在村民内心。“大家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王小兵说,大家致富的主动意识越来越强,比如外出务工、主动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也愈发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村民们能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过得越来越幸福。”

王小兵还欣喜地和记者分享道,随着村庄不断发展,在外闯荡的年轻人们也逐渐选择回乡寻找机遇,这些“归巢燕”也为村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比如我们村合作社‘90后’理事长俄施木加,就一直在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村庄做贡献。”

其实,2021年顺利完成阿吼村脱贫攻坚任务的王小兵曾面临轮换期“去和留”的选择。但在村民们一声声挽留中,他意识到阿吼村已经成为自己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最终,王小兵选择留下,继续带领村庄实现乡村振兴。

村庄建设焕发新貌、产业发展生机勃勃,王小兵对阿吼村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但也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说:“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领域奋斗了很多年,不少人说我是一名‘老兵’。但要不断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新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在很多方面我还是一名‘新兵’,需要继续提升。”(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