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改革进行时)从科技“热词”看中国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4-07-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电 题:从科技“热词”看中国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从中国“天宫”到“嫦娥”揽月,从国产大飞机C919到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这些年,中国科技“热词”不断涌现,“国之重器”、前沿方向硕果累累,展现出科技创新的勃勃生机,背后的“硬核”科技与现代产业紧密结合,催生出发展新动能,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2024年1月1日,首艘中国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载着3000余名游客驶离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执航前往日本鹿儿岛和韩国济州的国际邮轮航线。(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不断向中高端攀升,壮大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7.36%。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2013年至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服务机器人、太阳能电池、动车组等新兴产品产量增势强劲,2023年分别比上年增长23.3%、54.0%、63.2%。

“科技创新结硕果离不开改革驱动。中国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始终围绕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这条主线。”丁明磊说。

为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近年来,中国接续出台一系列重要科技政策。在科研经费管理上,下放预算调剂权限,让“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在人才评价上,“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让科技工作者在不同赛道上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上,将科技成果奖励和报酬的最低标准从20%提高到50%,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

当前,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热度高涨,世界各国都希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找到并掌握“根技术”和“根干产业”。

对此,丁明磊强调,应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从科技创新供给侧大力支持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加强前沿颠覆性技术和原始创新的预测研判,围绕国家需求,精准识别和投资具有使命导向和战略意义的重大源头技术、前沿技术、未来技术,鼓励产业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他指出,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当外部环境变化时,很多领域“卡脖子”的情况就会凸显,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一旦知识源头被切断,可能出现“有市场而无技术”的风险。

2024年6月3日,嫦娥六号携带的“移动相机”,自主移动并成功拍摄、回传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中国国家航天局供图 )

今年1月,官方发文对未来产业发展作出前瞻性部署,提出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对此表示,下一步,中国将围绕这六个方向,特别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实施一批科研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

对于这份“战略蓝图”,丁明磊指出,加速未来产业的孵化孕育和成长,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方面要打破前沿技术路径依赖,塑造先发优势,同时也要注重促进创新供给与有效激发创新需求相结合,既要加大科技创新的研发及应用,不断提高创新产品供给,又要加强需求引导,清除市场障碍,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创造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