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大都市里有个“候鸟天堂”——解码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2024-07-29 来源:新华社 分享: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金志 董雪 张梦洁

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包含其中,这也是上海的首个世界遗产,是著名的“候鸟天堂”。

  俯瞰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组照片均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翔摄

在国际化大都市里为候鸟保留大片净土,其背后凝聚的努力不言而喻。从遭遇外来物种入侵,到大规模生态修复,再到主动揭开面纱拥抱公众,其成长之路标志着一个生态保护区从建立走向成熟,更是中国城市探索建设生态之城的写照。

  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

每年经停鸟类,100万只次!

在长江入海口、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最东端有一块7500多公顷的仿半椭圆形区域,那就是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

广阔的滩涂和成群飞舞的鸟儿是其标志性特征。在栖息地的生态大堤上远眺,可以看到浅滩与潮沟相间,水鸟或低飞掠过水面,或悠然栖息于草丛之间。如果是初次到来,很难想象寸土寸金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会有这么大一块生态“留白地”。

“突出的普遍价值”是世界自然遗产的必要条件,用来形容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十分贴切。

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钮栋梁介绍,这里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它的形成、发育、演变,受海洋、岛屿、大陆和河流影响,成为了世界少有的仍然处于发育过程中的河口潮滩湿地,是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生态敏感区,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候鸟无法一次性飞完全程,需要中途停留补给,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就是重要的驿站。”钮栋梁说。

每年有大量鸟类在东滩过境、停留,总量上多达100万只次,如果从种类上细分,还会发现其中不少是濒危或珍稀动物。同时,这里也是长江水系和东海近岸水生生物的重要洄游通道和繁育场所。

数据显示,保护区已记录到的鸟类有3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十余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9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1)的鸟类22种,超过迁飞区种群数量1%的鸟类种类有10种。

“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是对保护区生态价值和管理保护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上海生态保护工作的肯定。”钮栋梁说。

  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

从建立到成熟的探索之路

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并非始终如此平静美好。在城市发展扩张的进程中,自然生态难免受到人类活动的冲击,这里也不例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保护区设立,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之路正式开启。

曾经,非法狩猎和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是候鸟的两大“天敌”。前者在多部门联合的高压严打下逐渐销声匿迹,还有捕鸟人转变身份成了护鸟人;但后者这种原为固滩引入的小草,却成了难以清除的“老大难”问题。

保护区人员回忆说,互花米草发达的根系常常把滩涂土壤“绑”成“铁板一块”,鸟类赖以生存的食源植物难以生存,就连底栖生物的活动空间也被压缩。

2013年9月,上海启动了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达11.6亿元。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介绍,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生态保护、湿地修复领域投入最大、规模最大的工程之一,项目控制互花米草生长扩张的同时,修复鸟类栖息地功能,营造出近25平方公里优质栖息地。

“看!一只卷羽鹈鹕飞过去了!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23年12月,观鸟爱好者赵天天和队员们报名了滨海社区观鸟生活节,共计15支公民科学调查队伍进入保护区,其中不少人是初次目睹“候鸟天堂”的风采。

这些观鸟爱好者感受到,申遗给保护区带来一个显著变化,那就是主动揭开自己的神秘面纱,开始拥抱公众了。2023年7月,建在湿地里的鸟类科普教育基地也正式开放,相当于面向社会打开一扇了解湿地和候鸟的生态之窗。

“我们希望把生态修复的成果转化为优质的生态产品,与公众分享。”钮栋梁说,接下来,保护区将加强科普宣教活动,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同时,继续依托东滩独特的自然条件,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加大科研监测力度,推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为全球生态保护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鸟类科普教育基地的一角。

探索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申遗成功会带来什么?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对保护区来说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可以进一步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进一步,可以助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促进崇明生态岛旅游经济发展。而这也将带动周边社区建设,通过生态旅游、生态研学、周边村民就业促进乡村振兴。

更重要的是,这是上海在世界遗产领域“零”的突破,展示了中国城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建设生态之城方面的承诺。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了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生态之城”建设确立为城市发展的三项分目标之一,与创新之城和人文之城并列。

如果一一细数会发现,尽管面临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生态空间紧缺等天然瓶颈,但上海的绿色生态底色十足,这里有——

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崇明岛,森林覆盖率达到30.7%,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6%;

万里长江最东岛横沙,“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没有规模工业,举目望去看不到塔吊工地和大烟囱;

近千座公园和各类城市生态空间,如同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绿色天堂,让“公园20分钟”的快乐触手可及;

各类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邻居”,截至2023年底记录到鸟类527种、兽类46种、两栖类15种、爬行类36种……

2023年10月1日,上海专门为野生动物设立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正式实施,首次聚焦城市野生动物“安家”面临的种种难点,从立法层面避免野生动物栖息地被不当占用,形成全过程制度安排。

一位参与立法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条例实施时还会面对各种现实阻力,但我们希望起到示范作用,表达对城市野生动物保护为主的态度,为城市居民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积累经验。”

对于上海来说,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那一刻值得铭记,那为筹备多年的申遗之路画上了一个圆满句点,更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探索迎来了新的起点。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