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2024-08-17 来源:四川在线 分享:

王立胜 秦尚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决定》立足于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将坚持守正创新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要原则,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准确领会和把握守正创新原则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准确领会守正创新的科学内涵

守正创新是由守正与创新融合形成的复合型概念。自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正式提出守正创新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一概念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赋予守正创新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改革发展中普适性的指导意义,为我们准确领会守正创新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所谓守正,就是恪守正道,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性认识,按照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想问题、办事情。在政治上就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政治方向和发展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守正强调的是改革的方向、道路、性质、立场要正。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造者胜。”所谓创新,就是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是人们有意识、合目的地进行创造性认识和实践,创造出新生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现的是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守正创新,就是在遵循事物发展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新判断、进行新创造、推动新进步。守正创新,不是简单地守正加上创新,而是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先有守正,而后才有创新。创新是守正的路径和发展,没有创新的守正就会陷入僵化教条走向绝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接续推进过程。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改革才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改革开放始终面临着深刻复杂的国际国内风险与挑战,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就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找到的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社会实践雄辩证明,这条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持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就能保证我们对一些根本性、基础性、方向性的问题增强战略定力、保持清醒头脑,并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改革成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决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命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守正的基础上“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根据《决定》作出的战略部署,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方面,《决定》系统阐述的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在内的“六个坚持”原则是党的二十大概括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领域的创造性结合与运用,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为指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提供了重要遵循;制度创新方面,《决定》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提出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层面的内容,强调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等;文化创新方面,《决定》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要求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等等。这些重要思想理论和战略部署意义深远,彰显了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的时代担当。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准确领会和把握守正创新原则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