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三伏天 老年人如何保护心脑血管丨科普时间

2024-08-17 来源:四川观察(来源:《老年健康报》) 分享: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常发生在冬季。其实,夏季的高温也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气温越高心脑血管越“受伤”

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环境温度呈“U”型曲线关系,而且高温对死亡率的影响远大于低温。当平均温度在15.6~31.4摄氏度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低;当气温超出这个范围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逐步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低温对心脑血管的危害存在0~21天的滞后期,而高温对心脑血管的危害一般会在7天内出现。当气温在31摄氏度以上时,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便会升高34.1%。

高温为什么会让心脑血管“受伤”呢?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气温升高可引起皮下血管扩张,体表的血流量增加,使心脏和大脑供血减少,进而导致心脏和大脑缺血、缺氧。

2.夏季天气炎热,如果没有及时补水,人体易出现体液流失过多、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速减慢等情况,进而形成血栓。

3.环境温度升高可引起血压下降,有些老年人会擅自减少降压药的剂量,导致夜间血压升高。因此,老年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4.在夏季,多数家庭会使用空调降温,环境温度的明显变化,可导致血管骤然收缩或扩张,血管脆性增加,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在夏季保护血管这样做

那么,在酷热难耐的夏季,老年人应该如何保护心脑血管呢?

避免烈日暴晒,适当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但在夏季,老年人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

合理使用空调,即使天气炎热,老年人也不要把空调温度设置得过低,一般以26摄氏度左右为宜,最好将室内外温差控制在7摄氏度以内。使用空调每隔2~3小时,应该开窗通风30分钟。

及时补充水分,每天最好饮水2000~2500毫升,从事户外工作或剧烈运动后,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喝水时,要小口慢喝,一次饮水不要超过500毫升。

适宜清淡饮食,夏季,人体消化道功能减退,老年人可以适当增加瓜果蔬菜和豆制品的摄入,并在主食中加入粗粮,避免进食过于油腻或高脂肪的食物。

保持良好心情,炎热的天气容易使人烦躁,负面情绪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应保持心态平和,积极向上的情绪有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