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中国省会城市崛起 与欧美老牌城市同台竞技

2024-1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北京再次荣登自然指数全球科研城市排行榜榜首。这也是自2016年以来,北京连续8年在该榜单中排第1名。

11月21日,科技创新中心与科研城市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施普林格·自然在该论坛上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 2024》显示,中国的科研产出继续强势增长,北京再次登顶科研城市榜首,且优势进一步扩大。

11月21日,科技创新中心与科研城市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中新网记者 吴涛 摄

在全球前10大科研城市中,中国占到了5席,分别是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和武汉。美国有4个城市上榜。第10名为日本东京都市圈。

施普林格·自然相关负责人解读时表示,今年,上海取代纽约成为第2名,纽约跌至第3位,这也进一步巩固了这一趋势。纵观今年的科研城市,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省会城市的崛起。从西部的成都到东部的合肥,有些省会城市虽然不为西方国家熟知,但正在与欧美的一些老牌科研中心同台竞技。

在该论坛上,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GIHI2024)显示,北京也上榜单,蝉联全球第三,粤港澳大湾区第六,上海超越巴黎、东京,上升至全球第七。

什么因素影响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呢?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在致辞中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创新活动从未在真空中发生。一个良性运转的创新生态系统,需要集聚创新制度、人才、大学、科学基础设施、创业支持以及科技金融服务等关键要素。

世界知名学术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一个城市长期投资是决定起创新能力的关键,另外人才的聚集,良好的合作氛围,以及长期的开发度都会影响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朱学彦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称,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有一些共性,比如科研资源大量集聚,人才大量集聚,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集聚,是生态整体方面。

同时,朱学彦指出了一些城市存在的问题,同质化竞争严重,尤其是人才引进上面,海外人才流入非常有限,“我们需要结合本地城市的特点,把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不是简单的补短板。”

在全球创新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杨斌认为,开放与合作正推动知识、资源和技术的全球流动。为此,既要着力打造自身创新生态,吸引全球优质创新资源,也需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寻求共赢发展。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