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小心这种“红头文件”,已有多人受骗!

2025-01-06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分享:

近期,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频繁接到公众来电,咨询一个名叫“共赴小康”的项目。这个项目打着“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旗号,声称只要注册就能抽奖,只要创投就能有收益,而且还印有“民政部”三个大字的红头文件。

然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所谓的“共赴小康”项目根本不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开展的公益活动,而是打着基金会名义的诈骗活动。这种“红头文件”上的“共赴小康项目”到底是啥来头?

慈善项目名目繁多且都是“红头文件”

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

最近,湖北襄阳的王先生发现他的母亲在参与一个慈善返利的项目。据老人介绍,这是“中国慈善联合会”的慈善项目,将钱存入一个名为“慈联”的App中,不仅可以做慈善,还可以定期返利,一年就可以回本,回本之后还可以连续15年提现。

王先生清查了母亲的资金往来记录,发现自今年7月以来,母亲在“慈联”App上多次投资“车补互助”“房补互助”“圆梦互助”“生态互助”“终身计划”等名目繁多的投资项目。因为这些项目介绍都带着“红头文件”,所以王先生的母亲对所投资的项目深信不疑。

王先生打开这个名为“慈联”的App,发现里面不仅有各种政府部门的红头文件,还承诺有高额返利。App显示,他母亲的账户上共存入50多万元,几个月的时间返利已经超过170万元,但是这170万元根本取不出来。

无奈之下,王先生向中国慈善联合会进行了举报。中国慈善联合会的工作人员表示,近来几乎每天都能接到类似上当受骗的投诉电话,受骗的多数是老年人。

以慈善名义

线下举办晚宴等形式欺骗公众

中国慈善联合会介绍,除了假冒政府部门的红头文件、假冒慈善名义等形式,有些诈骗分子还会在线下以慈善的名义举办晚宴等形式欺骗公众,迷惑性和隐秘性都很强。

在一个假冒慈善名义进行诈骗的微信群中,工作人员发现诈骗分子不仅假冒了中国慈善联合会的名义,群里还有多名假冒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诈骗分子会在群里编造一些看似很正规的、吸引人的虚假项目或活动。

此外,诈骗分子还伪造在中国慈善联合会领奖的短视频,把短视频发在微信群或者App里,以高回报来诱导公众投资。由于这些诈骗行为都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行的,使得追踪和打击变得更加困难。

所谓慈善项目有何套路?

先巧立名目,再用所谓的“红头文件”唬人,针对此类项目,不法分子到底用了哪些套路?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介绍,诈骗分子假冒基金会网站,并在网站上伪造了一些国家机关的政策文件,诱导公众下载手机端App,之后便开始兜售所谓的与民生、乡村振兴相关的投资收益型产品,包括智能电网、南水北调、中西部产业大转移等假慈善项目,并承诺远远高于市场价的收益率。

当不明真相的群众将资金注入诈骗软件后,“客服”便会以种种理由推脱、延迟资金与收益的兑付,直至完全失联。

如何辨别假冒慈善名义的诈骗行为?

在生活中,见到“红头文件”,我们通常都会认为这一定是政府部门发放的,这也成为很多人上当受骗的关键一环,该如何识别这些假冒慈善行为呢?不久前,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联合发布了风险提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慈善捐赠的核心本质是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任何声称通过捐赠可以获利的,承诺大额捐赠并要求预付费用的,社会公众都要提高警惕,避免因“天上掉馅饼”的诱惑而上当受骗。

社会公众在向某组织捐赠前,可以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cszg.mca.gov.cn)查询该组织是不是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慈善组织、是否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等信息;

面对“捐款”链接,应当加强对相关银行账号等信息的核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慈善组织在接受大额捐赠前,应当核实捐赠人的身份、捐赠来源及资金的合法性。通过官方渠道验证捐赠人的背景及资信情况,确保捐赠的真实性。

📢提示:遇到任何声称捐赠能获利、返利等假借慈善名义骗取财产的行为,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