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中国的春节,世界的春节

2025-01-22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

图①:王府井工美大厦工美文创柜台售卖的“蛇墩墩”。本报记者  潘俊强摄

图②: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上,一名演员在表演。本报记者  张文豪摄

图③:一名游客在布达佩斯举行的新春庙会活动上手持木版年画留影。弗尔季·奥蒂洛摄(新华社发)

图④:当地时间1月12日,巴西青田同乡总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巴西侨界首个春晚。图为演员在表演节目。林春茵摄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乙巳蛇年春节将至,盛大的节日承载悠久的文化向我们走来。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展现独特的中国精神、中国气派。

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春节民俗活动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许多地方,人们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喜迎佳节,辞旧迎新、祈福纳祥。中国的春节,世界的春节。

本期报道,我们关注国内外欢庆春节的不同方式与多种场景,从一款生肖文创的创意设计、一个民俗文化节的火热氛围、一场在匈牙利举办的新春庙会、一名中国人在巴西的过年体验,观察各地人们共享新春气氛的生动实践,感受传统佳节的文化底蕴、中国的多彩文化和开放胸怀。

——编  者

融入京剧、生肖等传统文化元素——

“冰墩墩”换装“蛇墩墩”

农历蛇年将至,“冰墩墩”蛇年新春特别版“蛇墩墩”上新。1月21日上午,在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工美文创柜台,“蛇墩墩”系列新品备受欢迎,不少市民游客排队采购。“带几个‘蛇墩墩’文创送给亲朋好友的孩子,他们肯定喜欢。”游客周先生说。

在中国传统年文化中,生肖文化深入人心,也是文创产品的热门题材。北京冬奥会举办以来,“墩墩”系列产品作为奥运文化遗产与中国生肖文化融合的成功范例,广受欢迎。它不仅展现奥运的魅力与活力,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新春来临之际,“冰墩墩”如何换上生肖装也广受关注。

“‘龙墩墩’发布后就有人问我‘蛇墩墩’长什么样。”“墩墩”系列主创设计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说,“冰墩墩”自带流量,很多人都期待自己的生肖以冬奥吉祥物的形象出现。

根据每年生肖的不同,设计团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素材。“兔墩墩”借鉴了北京兔儿爷的形象,“龙墩墩”结合了舞龙等样式,“蛇墩墩”则以中国传统民间传说“白蛇传”为灵感来源,以京剧中的白蛇和青蛇形象为蓝本,塑造了两条灵动可爱的小蛇。

生肖文化与年文化紧密相连,美好寓意必不可少。林存真介绍,“蛇墩墩”蛇身采用了缠枝纹样,表达生生不息、连绵不绝的寓意,象征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结合年轻人喜欢的文化潮流,本次“蛇墩墩”系列产品有毛绒玩具、摆件、盲盒、徽章、冰箱贴、陶瓷制品、钥匙扣、明信片、抱枕等。其中,5款形象各异的“蛇墩墩”盲盒受到消费者青睐,上市至今仅王府井工美大厦工美文创柜台就已卖出1万多个。

盲盒设计体现“五福临门”主题,寓意人们向往的幸福生活。“福星蛇墩墩”手持如意,是万事顺意、平安祥和、幸福美好的“福星”化身;青色的“寿星蛇墩墩”手捧寿桃,是福寿绵长、健康长寿、岁月静好的“寿星”化身……源于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在林存真看来,设计文创产品并不是单纯“复刻”优秀传统文化,而是要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

“我们希望用简单直白的艺术语言表达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林存真说。

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吸引众多游客——

社火一开演 年味自然来

“嚓嚓咚、嚓嚓咚……”1月21日,河南鹤壁浚县古城西城门下,东关社区新东兴舞狮团团长孙军亮舞动狮头,踩着欢快的锣鼓点,在梅花桩上抖毛、惊跃,引来阵阵欢呼。

“社火一开演,年味就有了。”卸下道具,孙军亮面露喜色,“春节申遗成功,我们也很高兴,希望往后的日子会像社火一样‘火’!”

浚县是河南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的县城。近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的第十七届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在浚县古城拉开序幕,将持续至3月1日。尽管正月未到,但浚县古城已经热闹起来。

一匹匹竹马随着音乐变换队形,表演者身着戏服,表情丰富,抖出了战马昂首长嘶的精气神儿。“从做妆容到现场表演,中间要三四个小时。大伙儿天不亮就开始准备了,图一个喜庆。”竹马表演召集人张春生说。

社火闹年,年复一年。舞狮、竹马、高跷令人应接不暇,锣鼓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好!好!”行至浚县古城遏云楼,还没看清表演内容,戏迷的叫好声便响了起来。今年75岁的白寺村村民刘建骑着电动车跑了近20里路,就为到县城看西路大平调表演。

浚县大平调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韩学荣介绍,大平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和唱腔独具特色,浚县是西路大平调的主要流传区域。春节将至,浚县准备了多场演出,让游客充分感受地方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遏云楼不远处的街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泥咕咕市级传承人王红瑞摆开摊位,小飞燕、大斑鸠、摇头狮、小彩蛇等泥玩琳琅满目,引来不少游客驻足。

“这个是为乙巳蛇年推出的‘巳巳如意’蛇,小蛇头部像一个如意,寓意生活美满;那个是以浚县的大运河黎阳仓为原型设计的泥咕咕‘咕咕吉儿’。”王红瑞指着摊位上的作品一一介绍,“近年来,我们把现代审美融入传统技艺,让泥咕咕‘活’起来。”

看非遗、品非遗、买非遗,火热的民俗文化节,让古城年味更浓了。

匈牙利举办新春庙会——

春节提前来到布达佩斯

两个五六米高的盘龙红色门柱擎起一条长约20米的红色横幅,上书:2025“欢乐春节”匈牙利唐人街新春庙会。川流不息的人群一走进这道临时搭建的大门,便被喜庆的节日气氛所笼罩。

1月18日至19日,为期两天的新春庙会在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多瑙河东岸的唐人街举行。接近零摄氏度的气温阻挡不了人们前来参加中国文化活动的热情,来自匈牙利及周边地区的数万民众相携游赏,共同欢庆即将到来的中国农历蛇年。

庙会场地搭起大舞台和巨型电子屏。舞台上,来自中国的艺术表演者舞龙狮、扭秧歌、唱京剧;舞台下,一些男士把幼童举过头顶或驮在肩上,人们目不转睛地观看表演,并报以热烈掌声。

“看到这些表演,了解这些既有差异又能共通的传统,真是太棒了。”带着6岁的女儿观看舞狮表演的绍博·卡陶说,“我们希望女儿能体验和欣赏不同的文化。”

即将到来的蛇年是春节成功申遗后的第一个农历年。匈牙利唐人街新春庙会为此专门组织了特色活动,包括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河南省开封非遗代表团等来自中国的文化单位带来的艺术表演和民俗体验。

老家是河南的匈牙利唐人街集团总经理宋一楠是此次庙会活动的组织者。他说:“布达佩斯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分享我美好的童年记忆和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我们非常喜欢舞台上的表演,我们还去吹了糖人,穿着中国传统服装拍照。”全家出游的布达佩斯居民索莫吉·彼得满面笑容地说,“这个节日是文化和乐趣的完美结合。”

在庙会入口处不远,立着一幅巨大的红色背景签名板,上面写满了中、匈、英等多种文字留言。其中有一行汉字写道:春节提前来到布达佩斯。

徐工巴西制造工业园组织中巴员工一同过年——

南半球的春节有点“热”

中国结、红灯笼、春联……当地时间1月21日,在距离中国近2万公里的徐工巴西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巴西制造”)工业园里,徐工巴西制造售后服务经理刁目伟正忙着备年货。他将迎来在巴西度过的第五个春节,也是在海外工作的第十个年头。

回想起最初的陌生与孤独,到如今融入这片热情的南美土地,刁目伟很感慨。刚到巴西时,他只能通过给家人打电话感受春节气氛。近年来,随着中巴两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巴西同事对中国节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每逢春节临近,巴西员工总会好奇地向他打听春节相关习俗,并逐渐把春节看作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

这几年,徐工巴西制造工业园里的春节活动都办得十分热闹。去年春节,园区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写春联  贴福字”活动。刁目伟细心地教巴西同事握笔写汉字,给他们讲述春联背后的文化含义。大家兴致勃勃地写下“万事如意”“幸福安康”等吉祥话,将一张张福字贴在办公室的门上。巴西员工还开心地拿着中国结和中方员工一起合影,用一张张照片记录下这份跨文化的友谊。“巴西员工对中国春节的喜爱超出了我的想象。”刁目伟说,“许多同事还把手写的春联带回家,向家人朋友介绍中国文化。”

现在,春节已成为许多巴西人期待的节日。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城市,灯光秀、文艺汇演、庙会等春节活动总会吸引大量巴西民众参与。每到春节,圣保罗的大街小巷都会装点红色的中国元素,喜气洋洋。

刁目伟说,在南半球的巴西过春节,最大的不同就是气候。春节来临时,巴西正值夏季,阳光明媚,与北半球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但无论气候如何,春节的意义从未改变。在徐工巴西制造工业园,每年的除夕夜,中国员工都会聚集在员工餐厅秀一把厨艺,展示自己的家乡菜。一桌汇聚各个菜系的年夜饭盛满浓浓的家乡味道,让海外的春节同样温馨。

“今年的春节,会有100多名中方员工在一起过。除夕当晚,我们依然会举杯庆祝,许下新年的美好愿望。”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刁目伟充满期待。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