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约26亿人有需求!多家巨头加紧布局!这个千亿元大市场,来了→

2025-02-28 来源: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 分享:

开年以来,人工智能热度空前,一些智能产品在AI赋能下,优化交互体验,应用场景更多元,特别是智能眼镜正在重构消费体验。

AI赋能智能眼镜 科技巨头加快布局

近日,在网络上走红的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工程师通过佩戴智能眼镜,利用其提词功能完成演讲。在AI新技术的赋能下,智能眼镜的功能远不止此。听讲座时可以实时翻译和记录;在路面行走时可以导航和查询路况;做饭时,用一句话查找菜谱,烹饪步骤会直接呈现在眼前,甚至可以点餐订外卖。覆盖办公、学习、娱乐等多个消费场景。

浙江杭州某科技公司公共事务总监 许诩:因为(智能眼镜)接了(AI)大模型,所以它会回答你问题,如果对面一个外国人讲外语,我镜片里面显示的就是汉字, 现在(智能)眼镜每年出货大概在10万台这个量级,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120%。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销售量为298.3万副,2025年有望迎来市场爆发期,销量预计增长超过4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1000亿元。巨大的市场增量让包括苹果、谷歌、华为、小米等超过40家国内外厂商布局智能眼镜,产品数量预计超过50款。

四川成都某科技公司品牌负责人 吴萌:目前,我们已经推出包括同传翻译、无感提词等多种功能的智能眼镜产品。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智能眼镜)订单量实现同比增长500%。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计划引入DeepSeek等优秀的国产AI大模型,不断丰富智能眼镜的应用场景,例如远程诊断、工业AR辅助操作等。

订单成倍增长 供应链产能不断提升

作为新技术赋能的电子产品,智能眼镜集成了包括摄像头、扬声器、芯片和电池等多个元器件,火热的市场也带动了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不断加码,寻求更多发展机遇。

在江西吉安一家电子产品生产车间里,一条用于组装智能眼镜的全新产线刚刚上线,它也是为了应对激增的订单需求。

江西某智能电子产品供应链企业厂长 陈永正:今年我们工厂智能眼镜的生产订单相比去年增长400%,目前,我们工厂已经为智能眼镜业务开辟了专门的生产线,开始着手建设新的生产车间,优化了相关工艺流程,快速扩大产能。

位于江苏常州的一家电子零部件生产企业,也在开足马力加紧生产,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眼镜款式多样,对各类零件的匹配需求也各不相同,而一台智能眼镜的电子元器件达到上百个,为此企业专门组建了一条柔性产线,实现不同规格零部件的自动化量产。目前,企业智能眼镜核心器件的出货量同比增长3倍,未来还将不断加大生产设备和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能。

江苏常州某光电科技企业运营副总经理 邵益:从今年到未来三年来看,我们每年的订单都有2到3倍的增长。我们的产线规模也会扩展3到4倍,我们在现有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垂直整合,加速产品的上市节奏。

相较于其他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眼镜的电子零部件更强调轻量化和高性能,以扬声器为例,既要让用户能听清,又要兼顾私密性。

传统眼镜智能叠加 细分赛道前景广阔

此外,AI还可以通过功能叠加,让普通眼镜也能拥有智能体验,这使得很多科技企业加大了和传统眼镜厂商的合作 。

在北京一家近视眼镜销售门店里,位于C位展台的智能眼镜,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体验。它的外观造型和传统眼镜无异,但在镜架内部装置了芯片、扬声器等零件,可以实现听音乐、导航等功能。

北京某眼镜销售门店店长 谢君宝:我们在全国100多家门店,铺设了有智能眼镜的专柜,销量环比增长了60%多,以上班族、开车族、喜欢科技产品的消费群体为主。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近视人数约有26亿,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34亿,传统近视眼镜的更换频率一般为1—3年,量大、高频、刚需成为近视眼镜市场持续增长的基础,这也让不少科技企业与传统眼镜厂商联手,将AI技术赋能传统眼镜, 研发迭代新品。

专家表示,目前智能眼镜正处在从技术探索向商业化应用转变的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在医疗、工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