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中国非遗何以闪耀世界舞台?

2025-03-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多年来,英国汉学家蒲华杰从事中国文学翻译工作,从《孙子兵法》开始,陆续翻译多部中国古典及现代文学作品,包括《道德经》《诗经》等,也是《中国共产党简史》英文版的主要译者。蒲华杰还曾亲身参与中国申遗工作。近日,蒲华杰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分享他对中国非遗的观点与体悟。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在中国春节期间,英国伦敦眼点亮“中国红”,特拉法加广场举行盛大新春庆典,多个地标建筑区域开展花车巡游,您如何看待英国本地透出的浓浓中国年味?

  蒲华杰:英国人热衷于各类节日,而中国新年是为数不多在这里获得广泛关注的外国节日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伦敦唐人街便开始庆祝这一节日,英国各地小学都有教授有关春节的知识。尽管中英关系在过去两个世纪里起起伏伏,但英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情有独钟,而中国新年融合了这种情怀背后的许多元素:神话传说、色彩缤纷的装饰、春联、舞狮,当然还有美食。我认为,新一轮庆祝活动的意义在于其隐含的信息,即古老的传统并不只是为了庆祝而庆祝,而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仍然处于核心位置,仍然是当代中国文化生活中充满活力的一部分。这反映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它历经千年而不衰。

2025年2月10日,位于伦敦市大英博物馆附近的一家中餐厅举办舞狮活动,舞狮队员与当地顾客热情互动,共同迎节庆、贺吉祥。 欧阳开宇 摄

  中新社记者:2024年,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您认为中国春节为何能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蒲华杰:我认为春节的普世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拥有历史悠久、连续传承的文明体系。尽管几千年来中国文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这些挑战恰恰验证了它的韧性。许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信仰体系、艺术和设计元素至今在当代中国依然清晰可见,几乎未曾改变,而春节正体现了其中许多方面。其次,春节的庆祝活动在社会层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每年有无数人在同一时间返乡,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生动展示了当今中国所特有的、良性的、自发的社会凝聚力。

2025年2月3日,游客们在南京夫子庙景区内参观。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中新社记者: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了解历史、回望过去的窗口,也是连接不同文明、增进各国友谊的坚实纽带。目前,中国有40多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您如何评价?

  蒲华杰:西方人普遍对中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之甚少,因此,中国有40多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中国元素的数量之多,不仅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对其文化历史的自豪感,也表明了这些元素对国家持续提供的价值和贡献。

  通读这份名录,有两件事跃然纸上:一是少数民族元素的数量多,表明了少数民族贡献的重要性;二是许多项目对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贡献,如蚕桑、针灸、太极拳,还有茶文化。我深知申遗过程多么严苛。拥有如此多项目,是对中国在最高水平上保护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印证。

  中新社记者:您亲身参与了中国哪些项目申遗,具体承担哪些工作?

  蒲华杰:“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简称“北京中轴线”)2024年7月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直接参与了项目申报工作。世界遗产申请必须用英文进行,我是翻译团队中的一员,负责处理需要提交并不断完善的大量资料。从2021年参与该项目,直至2024年成功获批,我非常钦佩中国的研究人员和整理人员,他们收集了大量极为详尽的资料以支持申请,然后将这些资料精简成一份简洁又令人信服的提交报告。从翻译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因为它不仅考验了我的中文和中国文化知识——我需要引用公元前的中国古典原文,还对我的英语技能提出挑战——既要保留所有基本信息,又要以最易读的形式呈现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北京中轴线”夜景,从近到远分别是钟鼓楼、景山、故宫、天安门、正阳门和永定门等主要遗产构成要素。(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中新社记者:在参与申遗工作中,有哪些事情印象较深?

  蒲华杰:2024年9月,我去中国西安和北京参加会议。利用在北京的机会,我走完了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的中轴线。由于年岁已高,这段路程我用了两天时间完成,带着从申请过程中了解到的所有信息,我以新视角参观了这座城市中曾自认为熟悉的部分,并了解了我从未到过的其他部分,尤其是南段。

  如果要挑选印象较深的几个亮点,我会选择三个地方:一是万宁桥,这里浓缩了从元代大都到现代北京的整个城市历史,只需一瞬间,你就能感受到几个世纪以来这里所有活动的轨迹。二是天桥,看它从明清时期延续至今,作为表演艺术中心的作用。三是先农坛,建筑宏伟,且相比北京其他主要景点,人流稀少。

  我在北京一直有回家的感觉。如今,在为其文化历史作出一点小贡献后,我感觉这里就像是真正的第二故乡。

  中新社记者:从古老的民歌、传统的舞蹈,到精巧的手工艺、源远流长的节日节庆,中华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非遗角度出发,中国未来如何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更多色彩?

  蒲华杰:显然,中国在这方面潜力巨大。就我个人经验而言,鼓励游客、学者和学生亲自来现场体验这些文化元素,无疑是传播文化以及促使整个国家被理解的最佳方式。我曾深切体会到,一旦人们真正来到中国,那些对中国根深蒂固的误解很快就会被共情和真诚的好奇取代。所以,对于年轻一代和老一辈来说,或许需采取不同方式。(完)

  受访者简介:

蒲华杰。受访者供图

  蒲华杰(James Trapp),英国汉学家,1981年毕业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 (简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获得中文荣誉学位。多年来,他从事中国文学翻译工作,从《孙子兵法》开始,陆续翻译了多部中国古典文学以及现代文学,包括《道德经》《诗经》《宋慈大传》《满树榆钱儿》《黄雀记》《露天电影》《天黑得很慢》《中关村笔记》《平原客》等,也是《中国共产党简史》英文版的主要译者。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