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不负青山不负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中国动力

2025-03-11 来源:新华网 分享:

特稿|不负青山不负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中国动力

新华社记者张代蕾 张晓茹

当春风掠过河北塞罕坝的广袤林场,吹绿浙江余村的满山茶树,卷起厦门筼筜湖的清澈涟漪,惊飞红树林中栖息的白鹭,一幅万物生长的美丽画卷,在神州大地铺展。

绿色发展的春风,从东方腾起,吹向更广阔的世界。中亚草原上,中企设计建设的风电机扇叶日夜不停转动;欧洲多国的大街小巷,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穿梭驰骋;浩瀚太空中,中国和巴西共同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默默守护“地球绿肺”亚马孙雨林……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创造了不负青山不负人的绿色发展奇迹,并以丰富的生态实践增益人类可持续发展,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促进全球合作,为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注入强大动力。

和谐共生,书写现代化绿色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主席关切的重要工作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1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此后十多年的“两会时间”里,中国宣布铁腕治污,商讨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越走越笃定、越走越宽广,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

2023年7月8日拍摄的北京蓝天。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十年前来北京因为担心雾霾“不敢出门跑步”,如今来北京“总会开心地晨跑好几次”,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对“绿色中国”的切身感知。今年在北京晨跑途中,他又有新发现:“路上行驶的大部分车是新能源车,噪音低,无污染、运行成本低,还能创造大量与绿色技术相关的就业机会。”长期关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索尔海姆近年走遍中国多地,对中国的“绿色行动”“绿色速度”赞不绝口。

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全球新能源车产销量第一……索尔海姆认为,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广泛的“绿色实践成就”,从根本上源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中国将经济与生态深度融合,才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美国知名生态经济学家、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克利福德·柯布说,“两山论”提出20年来,中国已向全世界证明“一个国家可以实现既保护绿水青山、又创造经济价值的双赢局面”,“中国提出了开拓创新的理念,并坚持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柯布认为,在实践中不断验证、丰富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对世界有着启迪意义,“可促进新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增益全球可持续发展。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下团组”时,总是心系各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16年和2021年,他两次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指示要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

这是2024年8月15日在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的曲麻莱县境内拍摄的通天河。新华社记者 李琳海 摄

如今的三江源,“中华水塔”坚固丰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江之源发育出的水系哺育着流域各国民众,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会在中国、亚洲乃至全球引起积极的‘蝴蝶效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驻华大使伊莎贝尔·多明戈斯在实地考察后说。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公使比拉尔·乔杜里也表示,中国把环境保护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平衡可持续性,对巴基斯坦很有借鉴意义。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主席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引领东方大地的变革性实践,激荡起全球共鸣。

埃及绿色建筑委员会主席萨拉赫·哈加尔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类生存发展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有益于全球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在华项目的官员王茜说,坚持全民参与、全民行动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也切中全球生态治理工作所需。“以‘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例,要推动实现这一宏大愿景,离不开全社会、全经济领域的共同参与。”

务实合作,共促人类可持续发展

哈萨克斯坦北部的阿克莫拉州,草原与戈壁交织,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在这里畅行无阻,带来丰沛的风能资源。春寒料峭中,工程师哈萨拜·金洛桑每天都要巡查和维护40多台风电机组。这些机组是中哈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新成果,每年可输送超过8亿度清洁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万吨。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正是在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并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两山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两山论”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哈萨克斯坦知名经济学家阿尔马斯·丘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有感触。他说,中国已成为光伏和风能发电等领域的引领者,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挑战。“看着一座座风机出现在哈萨克斯坦的大地上,我相信未来天会更蓝、水会更清,人类会居住在一个更加清洁的地球。”

这是2023年6月11日拍摄的坦桑尼亚姆万扎省维多利亚湖畔的渔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坦桑尼亚的维多利亚湖畔,中国和非洲的科研人员近日结束了最新一轮湖泊生态联合考察。当地渔民卡托·姆萨家里几代人都以捕鱼为生,几十年前因水质恶化、过度捕捞等问题,捕鱼越来越难。2013年起,中国科研机构与当地渔业研究所开展合作,提供水质监测设备,逐步恢复湖泊生态系统,还教会渔民科学捕鱼、制作鱼粉,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姆萨说,如今湖里鱼多了,渔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可贵的理论价值,在实践中也被证明十分有效。”专注于维多利亚湖保护的坦桑尼亚学者利亚森·卡甘加说,“授人以渔的中国方案让非洲国家和人民长期受益。”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习近平主席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正转化为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同行、提升生态治理水平的生动实践。

蒙古国“国宝”级动物戈壁熊是濒危物种。中国技术正助力蒙古国摸清戈壁熊种群数量。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负责人巴亚尔巴特说,这对保护蒙古国“国熊”以及大戈壁保护区十多种濒危哺乳动物意义重大。

2024年11月20日,参加中泰红树林生态保护系列活动的学生们在泰国攀牙湾国家公园体验红树林种植。新华社记者 孙玮彤 摄

位于泰国南部的攀牙湾国家公园,中泰红树林共同保护示范区揭牌三个多月来,成为合作培训红树林种植技术人才、交流生态旅游经验以及面向青少年展开科普的新窗口。当地中学生初蒂玛·西拉在示范区内种下一棵树苗:“红树林对地球生态系统保护很重要,我很高兴自己为地球做了一件好事。”

泰国海洋与海岸带资源局专家汶西·万通猜说:“中国通过政策支持和科学治理已成为全球近年来少数实现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这些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践行多边主义,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4年,世界经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一年。全球多地出现高温热浪、严重干旱、致命洪灾等极端天气事件。世界气象组织疾呼:极端天气已成常态!

以人类共同的前途命运为怀,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就全球生态治理发出真诚呼吁:“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2024年6月22日,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中国科考队员徒步前往东洛文冰川采样点。地球南北极在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设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把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纳入全球发展倡议重点合作领域;将促进绿色发展列入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将绿色发展伙伴行动列入中非“十大伙伴行动”……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分享绿色发展理念和技术,共行绿色发展之路。

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积极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与超过40个国家的17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在全球气候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等领域展现大国担当。

金砖国家是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也是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绿色是这个时代的底色,金砖国家要主动融入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洪流。”2024年10月,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习近平主席就建设“绿色金砖”提出中国主张。

这是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的美丽山水电站二期输电项目里约换流站(2019年11月6日摄)。新华社发(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供图)

在巴西,中巴合作建设的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不仅帮助解决亚马孙流域清洁水电长距离外送和消纳难题,还注重项目沿线生态保护。巴西环境与可再生资源研究所专家近日考察后指出,美丽山项目沿线森林植被恢复面积多达200公顷,一些地区出现了狐狸等野生动物。在南非,中企承建的德阿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帮助当地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在埃及,南部沙漠腹地的本班光伏产业园内,一排排光伏面板将充足的光照资源转化为宝贵电能……中国智慧、中国技术、中国行动,正为世界绿色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重要助力。

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菲利普·克莱顿说,只有让尽可能多的人获取绿色技术,人类才能战胜气候危机,“中国的举措正在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2025年是“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在2024年7月致上合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呼吁各方加强绿色发展领域交流合作,助力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专家带领当地棉农,以节水棉田示范区等形式,共同寻找咸海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在巴基斯坦,中企投资建设的多个水电站将清洁能源送入千家万户,促进经济发展;在吉尔吉斯斯坦,中方研究人员因地施策,定制“成套膜技术净化集中供水站”,为数万人提供清洁饮用水……中国携手发展伙伴,充实合作“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造福民生。

白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尤里·谢尔巴科夫说,中国展现出大国责任和担当,成为引领全球绿色发展、支持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力量,为其他国家作出表率。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整体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人类命运与地球上广泛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推动国际社会共同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向着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进发。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