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一眼万年,他为远古化石拍“证件照”

2025-03-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考古干的就是笨活,想的也是笨办法。2007年,我制作灵井许昌人遗址石器线图,一张图176个图层。我当时正在学‘98五笔’,做一个图层记一个字根,最后用上百道工序把图完成,还学会了字根。”从考古一线回归校园后,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李占扬常在课堂上分享他为“石头”拍照的逸事。

灵井许昌人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李占扬 摄

过去40年,李占扬大多数时间扎根田野,伴山风,枕星月,一铲一铲揭开他眼前的中国远古历史。

其间,他收获成果累累:主持河南西峡盆地恐龙与恐龙蛋化石考古发掘,发现确认万枚恐龙蛋化石;主持河南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发现2颗10万年前古人类头骨化石,研究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现灵井鸟雕像化石,研究成果被国外杂志评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

如今,李占扬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山东大学校园内,穿梭于教室和人类演化研究实验室之间。他面向研究生开设的《考古摄影与论文插图》课,成为学校热门选修课程。

李占扬(右三)正在和团队成员、外国专家研究动物化石及拍摄角度和构图。受访者供图

谈及授课初衷,李占扬说,回母校执教期间,他发现许多考古专业学生写论文,不重视图片。一些配图存在色彩失真、细节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论文整体质量和呈现效果。“考古论文中的配图至关重要,顶级期刊审稿人尤其在意。第一眼看不中,他们可能直接毙掉论文。”

对学术要求极为严格的李占扬,决定开专门的训练课,教学生拍摄和制作合格的考古照片。“不同于普通艺术摄影,考古摄影必须精准真实地反映文物细节和历史情况。拍摄者常常要为一张照片尽百倍努力、耗千倍精力,重复拍照、调试、印像等工序,直至定稿。”李占扬介绍。

长期钻研旧石器时代考古,李占扬尤擅给化石拍“证件照”。为呈现一张灵井许昌人遗址出土的原始牛掌骨照片,他曾和学生们在暗室内更换了20多种灯具。身处考古现场,他还曾为一件2万年前鸵鸟蛋壳制作的吊坠,抓拍到最本真的影像。

灵井许昌人遗址出土的2万年前用鸵鸟蛋壳制作的吊坠。李占扬在其出土10分钟内完成拍摄,保留了最本真的影像。李占扬 摄

打开日常授课的演示文本,李占扬向记者展示他亲手拍摄和制作的百余幅化石照片。在黑白底色的映衬下,化石的纹理、裂纹、凹陷等一览无遗,俨然构成一份展现远古生物演变轨迹的珍贵“档案”。

课堂上,他不仅教学生拍“石头”,还传授后期处理技巧。“我在专业期刊和图书上发表过千余张图片,所花费的心思不仅在按动快门那一瞬间,更多是在后期加工和制作上,比如增加对比度突出化石纹理、调整色彩平衡重现文物光泽等。”

李占扬爱“石头”,研究“石头”,也教学生拍“石头”、读懂“石头”。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与“石头”紧紧捆绑。著名的西峡恐龙蛋化石、许昌人头骨化石、灵井鸟雕像化石等均由他发掘。

“当我收获着一个又一个激动或感动,我的一生就和这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它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更具价值。我成就了‘石头’,‘石头’也成就了我。”李占扬表示。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在考古学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李占扬透露,他正带领学生们探索运用AI技术,完成更多高质量图像。“未来的考古事业需要动手能力强且具备AI思维的人。”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