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塑造文旅发展新图景——写在第15个“中国旅游日”来临之际

2025-05-1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

今天是第15个“5·19中国旅游日”。全国多地推出主题活动、惠民措施,为游客奉上文旅盛宴。正如今年的活动主题“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旅游已成为人们欣赏山河风光、感受发展活力、共享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自2011年“中国旅游日”设立以来,15年间,中国旅游获得长足发展,呈现出诸多消费新趋势,成为反映中国经济发展活力与韧性的窗口,也带动着许多地方转型发展。

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

今年“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月从4月21日持续至5月31日,各地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学”七大场景,推出超6000项惠民、乐民措施。例如,结合“食”这个场景,各地开展美食展演、美食节等特色活动,生活服务类平台企业推出“5·19百城千味”美食特惠活动,平台联合商家组织开展美食专题线上促销,消费者凭电子消费券可享餐饮企业折扣优惠,共同打造“舌尖上的旅游日”;结合“游”这个场景,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铁集团推动开行旅游列车,2025年计划开行旅游列车2000列以上;结合“购”这个场景,文化和旅游部开展全国“五一”文化和旅游消费周、非遗焕新购物月,各地联动支持机构丰富消费惠民措施和优质产品,在合作平台发放旅游购物电子消费券包,在线旅游平台推出“5·19限时爆款”,电商平台推出“5·19带货专场”,金融平台推出“5·19线上旅游购物满减优惠”。

发放文旅“大礼包”,吸引更多人踏上旅途,已成为近年来各地庆祝“中国旅游日”的“必选动作”。每年的“中国旅游日”主题月,也是各地“引客”的重要时段。

到扬州,乘游船夜游古运河,吃早茶、体验早上“皮包水”;到淮安,品尝蟹黄汤包,沉浸式游玩西游乐园。3月初,在北京工作的孙子尧已经做好江苏游计划,“中国旅游日”惠民措施发布后,“立即着手安排出行”。最近几年,孙子尧已习惯于将上半年的出游安排在“中国旅游日”前后。“既可以一次性体验到目的地丰富的文旅活动,也可以享受一定优惠。”孙子尧说,各地的文旅惠民措施涵盖范围日益广泛,“为我们在旅途中感受美好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

展示中国形象新窗口

入境旅游推介活动也是今年“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的重要亮点。文化和旅游部将联合相关部门,持续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水平,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在全球广泛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工作,继续推动入境旅游发展。

去年以来,“China Travel”在全球持续升温,为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大门。“在中国的消费体验真的非常棒”“我的中国之旅充满了美好回忆”,来过中国的外国游客自发“点赞”,吸引着更多外国游客走进中国。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30%,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成都、重庆、杭州、珠海、西安、青岛等城市位列热门目的地榜单。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文化体验、市井生活、科技应用等,都成为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的重要内容。

不仅如此,随着免签政策、离境退税政策等的实施,“China Travel”已进入“2.0版本”,“来沪扫货”“拖着行李箱去义乌采购”“到中国过周末”等,成为外国游客“中国游”的新方式。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杨劲松表示,中国入境旅游正在经历“双拓展”,入境游目的地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纵深拓展,客源地也从传统欧美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延伸。入境游发展将形成新格局。

孕育产业发展新成果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国内出游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7.9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75亿,同比增长26.4%;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1.80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出游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五一”假期农村居民出游率为10.7%,出游人次4971.16万,占假日国内出游总人次的15.8%。这反映出旅游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最有增长潜力的消费增长空间之一,旅游消费从中心城镇向农村市场形成梯度扩散的趋势。

“广大农村居民不再仅仅是乡村旅游的接待者,也是旅游的消费者,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市场变得更厚实了。”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

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旅游业“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效应日益彰显,尤其是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旅游+”已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文旅成为发展的新方向。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到2027年,智慧旅游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智慧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智慧旅游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智慧旅游营销成效更加明显,智慧旅游优质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智慧旅游服务和体验更加便利舒适。

“AI将重塑文旅产业格局”,已成为旅游业界的共识。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里的AI虚拟人“唐小宝”,能与游客社交互动;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寻境敦煌”数字展厅,游客可以佩戴VR眼镜,沉浸式、零距离观赏壁画;飞猪推出的AI产品“问一问”,能为用户生成包含图片、商品卡片和景点链接的旅行方案……旅游已成为展示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的重要领域,正在AI助力下塑造全新发展图景。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