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13年来选派近30万人 干部驻村给西藏带来什么

2025-05-2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

图为今年抗震救灾期间,日喀则市萨迦县麻布加乡驻村工作队在灾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供图)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强调:“第一书记制度还是要坚持,脱贫之后乡村全面振兴任务同样繁重,这方面还是要加强。”

5月12日,在全区干部驻村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强调,要不断提升干部驻村工作水平,持之以恒抓好“五项重点任务”落实,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干部驻村工作是西藏强基固本、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基础工程。2011年10月起,西藏启动“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截至目前,从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直驻藏机构等选派14批共29.7万余名干部驻村,在乡村振兴、社会稳定、政策宣讲、建强基层组织、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区党委部署安排,今年5月,第十四批驻村工作队2.2万余名干部背起行囊,进驻全区5600个村(居)。他们接过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的接力棒,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等五项重点任务开启驻村工作,夯实基层稳定发展基础。

他们的身影坚毅且挺拔,步履铿锵又匆匆。犹如13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驻村干部那般。

西藏干部驻村工作经历了哪些变与不变?干部驻村给西藏带来了什么?未来怎样继续做好干部驻村工作?深壹度工作室为您深入解读。

精神坐标的坚守:服务基层深情“始终如一”

从2011年10月至2025年5月,西藏驻村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13年多时间——驻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工作方法迭代升级,但那份“把心贴近人民”的赤诚之心始终未变。

13年来,自治区累计落实强基惠民资金超200亿元,帮助改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振兴、为民办实事,大幅提升了农牧区生产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温度始终如一。

今年5月10日,在日喀则市吉隆县宗嘎镇普拉村驻村一年的自治区血液中心干部黄玲迎来了离开的日子。翻开她名为“打哈的驻村日记”的抖音账号,50多条视频记录了这一年的点点滴滴:第一次为村民分萝卜种子、第一次为藏野葱直播带货、第一次为村图书室募捐……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成为改变普拉村面貌的星星之火。也正是驻村干部们的点滴努力,让全区广大农牧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离别之际,对着刚入驻的同事才珍和格桑平措,黄玲反复提及这几件事:“希望你们能继续帮村民销售藏野葱,图书室也别荒废……”事无巨细的交代中充满了深情与不舍。才珍和格桑平措认真听着,眼中闪着坚定的光,他们深知,这份嘱托不仅仅是对工作的交接,更是一代又一代驻村队员对这片土地深厚情感的传递。

13年来,全区近万名驻村干部在基层一线入党。第十三批驻村干部入驻之后协助发展3950名农牧民党员,组织1162名干部到各级党校培训,推选1555名乡村振兴专干等优秀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力度始终如一。

第十三批驻村干部、那曲市索县赞丹雪社区驻村第一书记高双鱼驻村的地方含氧量只有平原的60%,但他为民服务的热情却从未减少一分。驻村期间,他们留下13万公里的车辙印记,为7763户家庭建立民情数据库,完成2座清洁能源取暖项目,建立10座澡堂、9个村史馆、111个牧家书屋,为群众带去2000余万元的分红。

“驻村工作不仅是任务,更是锤炼党性的熔炉。4年的驻村时光,让我深刻理解了党的群众工作、基层工作的重要意义。”已经多次承担驻村工作的第十四批驻村干部、普兰县驻村工作总领队喻精明说。

13年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始终是驻村工作高扬的旗帜,精神传承的厚度始终如一。

今年1月7日,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灾情就是命令,全县驻村干部第一时间进入“战斗”状态,就地转为“抗震救灾突击队”。他们冲锋在一线、奉献在一线,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生动诠释了“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的次仁老奶奶握住驻村干部旦增的手说:“你们把我们当成自己的父母,古荣村就是你们永远的家。”

初到拉萨市林周县加格村的驻村干部樊智帅,曾因语言不通深感“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无奈。后来,他与5岁的德吉卓玛互为师生、结对学习。从简单到复杂,从能说一点到会说一句,樊智帅能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德吉卓玛也成了说普通话的“小能手”。而一粒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种子,种在了小德吉卓玛的心中,也在加格村村民的心中生根发芽。

乡村变迁的见证: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发展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乡村全面振兴,雪域高原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迎来了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与此同时,驻村工作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2011年底,西藏启动干部驻村工作,采取单位“轮流派驻”的方式实现全区全覆盖,以发放物资、修建基础设施为主的“输血式”帮扶的主要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大部分农牧区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亟待提升的境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缺乏连续性,“一个人在战斗”现象突出,协同配合难度大,后续保障不足等弊端逐渐凸显,“输血式”帮扶已经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

为改变这种状况,十届自治区党委陆续出台驻村干部选派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安全管理责任制实施办法,将驻村任期统一调整为一年。干部选派从“轮流坐庄”向“精准匹配”转变,党群干部进后进村、经济干部进薄弱村、政法干部进复杂村、农牧干部进产业村、科技干部进专业村,实现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驻村干部从“单打独斗”转变为“集成发力”,构建“一县一领队、一乡一支部、一村一书记”的责任体系和“派驻干部+村级力量”的联动格局。工作内容从“单一帮扶”转变为“服务大局”,运用“立标—对标—达标”工作方法,按任期制定全区干部驻村工作方案、印发工作指引,明确目标方向和职责任务。

对于这些变化,昌都市贡觉县果布村党支部书记布久感触颇深。他说,以前村民习惯依赖政府补贴,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认为“祖辈都这么过,改不了”。如今,村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从“等靠要”到主动参与,开始重视教育、健康和市场营销,并积极讨论产业规划。“群众越来越相信好日子不是等来的,是党和政府带着我们干出来的。”布久说。

“过去遇到难题得层层上报,现在临时党支部一开会,各部门现场协调,效率翻倍。”山南市隆子县妇联派驻桑玉村第十一批驻村工作队队长拉巴仓决说,以前一个项目需要半年才能完成审批,现在通过驻村临时党支部协调,各部门现场办公,两个月就落实了所有手续。

山南市扎囊县卓玉村村民桑吉白玛也是“造血式”发展的受益人。作为村里曾经的贫困户,驻村工作队给予她的不只是简单的资助,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想办法带领她开设了一家茶馆。如今茶馆生意红火。尽管忙碌,但桑吉白玛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我用劳动换来的幸福生活。”

驻村第一书记顿珠说:“真正的帮扶不是让群众永远依赖你,而是让他们有能力靠自己过上好日子。”

2024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8元,从亮眼的数据亦可窥见“造血”之效。

锤炼干部的熔炉:驻村经验启示基层治理现代化

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如今的系统推进,驻村工作也成为培养锤炼干部的大熔炉。广大驻村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奋战、奉献在基层一线,在广阔乡村的大舞台进一步增强了党性、砥砺了品格、增长了才干,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倾听群众的声音,理解群众的需求,将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每一次深入田间地头的调研,每一次与农牧民的促膝长谈,都是他们锤炼群众工作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宝贵机会。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与农牧民群众、党政部门、社会各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学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找共识、凝聚力量。

在应对自然灾害等各种挑战中,他们逐渐培养起应对突发事件、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

第十三批驻村干部,那曲市安多县委副书记、驻村工作总领队姚海全分享了他的驻村心得:放得下、融得进、靠得住——放得下的是个人得失,融得进的是万家灯火,靠得住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这是我们基层工作的‘心学’,也是我们与群众血脉相连的‘密码’。”姚海全说。

在一次次实践锻炼中,驻村干部们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数据显示,在第十三批驻村工作中,767名驻村干部得到提拔重用,6600名驻村干部被评定为优秀等次;自2022年建立驻村工作总领队机制以来,一大批驻村工作总领队得到提拔重用。

前后14批、29.7万名驻村干部的足迹连成乡村振兴的脉络,变的是工作岗位、方法手段的调整创新,不变的是“把心贴在群众脉搏上”的赤子情怀、“真心真意担使命”的挺膺担当。

驻村过程中,广大驻村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锤炼作风,成长成才,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

而在这场持续进行的国家治理体系“毛细血管革命”中,驻村干部不仅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者和见证者。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2024年6月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在《西藏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中的作用》,高度赞扬驻村干部的为民情怀,肯定干部驻村工作的积极贡献,希望驻村干部当好“六个角色”,完成好驻村使命。这再次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和强基固本的政治担当。文章特别强调,“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在基层。西藏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作为党的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驻村工作使命重大、无比光荣”。

这是对干部驻村工作定位、任务、意义的深刻阐释,也为未来持续做好干部驻村工作明确了思路,而其中的关键是要切实发挥驻村干部在基层工作中的作用,厚植党在西藏的执政根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干部驻村是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短板的必要支撑。深入村庄社区,走遍田间地头,驻村干部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把矛盾问题解决在一线、消除在萌芽,带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干部下沉是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在基层的有力举措。驻村干部通过抓学习、建制度,强班子、育骨干,切实当好基层党建的指导员,协助县乡党委把基层党组织的“堡垒”筑得更牢。

当前,我区正面临“五期叠加”新的阶段性特征,处于落实“四件大事”推进“四个创建”、奋力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行业各领域各层级都需要党员干部去拼搏奉献。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一线去!这是工作的需要、群众的召唤,也是选人用人的导向。

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这条振兴发展之路上,正如黄玲在离别时写下的“驻村版《出师表》”中所述:“然僻壤何以焕新颜?乃借以新媒之器,以方寸之屏载雪域风物,一则尽展藏乡边陲康乐,二则愿以此勉青年鸿鹄之志,若有读此驻村所记,遂萌立志于乡村振兴者,或一或二,则无憾矣……”

未来,广大驻村干部将从前13批驻村干部队伍中寻找榜样、树立标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投入驻村工作,投入到西藏广袤乡村的振兴发展中。

未来,全区上下将继续高度重视驻村工作,选优配强驻村力量,关心关爱驻村干部,为驻村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不断提高干部驻村工作质量。

“驻村干部”,这个光荣称谓彰显着责任、传递着力量。驻村干部接续奋斗,干部驻村工作走深走实,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新时代答卷!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