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在世界屋脊见证生命奇迹

2025-05-22 来源:中国西藏网 分享:

林周县黑颈鹤

藏羚羊

雪豹(图由那曲市林草局提供)

西藏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生物资源,堪称世界少有的“绿色基因库”和“自然科学博物馆”。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走进西藏,探寻这片神奇土地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故事。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家底”

西藏,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成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从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到辽阔的羌塘草原,从茂密的林芝森林到广袤的湖泊湿地,不同的生态系统孕育出了无数珍稀物种。

在那曲市聂荣县永曲乡纽雄村、查当乡色拉俄玛村、查当乡索康那加村,人们首次发现雪豹活动画面。雪豹,被誉为“雪山之王”,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它的出现,是当地生态环境优良的有力证明。墨脱,这个隐藏在喜马拉雅山脉深处的“隐秘之地”,首次发现无刺蜂蜂种。这里因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成为众多生物的栖息地,新物种的发现不断丰富着人们对这片土地生物多样性的认知。

近年来,西藏不断传来新物种发现的喜讯。截至目前,西藏已记录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1072种,维管束植物7504种,这里是众多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藏羚羊、野牦牛、黑颈鹤、雪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这里自由栖息。其中,藏羚羊种群数量已超过30万只,黑颈鹤增加到1万多只,曾被认为灭绝的西藏马鹿如今也已超过800头 。

此外,通过第二次青藏科考以及相关行业调查,还发现了墨脱负泥虫、墨脱鸟巢兰等一批西藏特有新物种。西南大学教授张志升团队在西藏发现6种拟平腹蛛,其中包括5个新种和1个雌性新发现,这些发现增加了西藏蜘蛛多样性数据,丰富了西藏生物多样性的“家底”,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于探索区域地质、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协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绘就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画卷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福祉。为了守护这个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宝库,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构建具有西藏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政策体系。

生物多样性保护,西藏一直在行动。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区修订并严格落实《西藏自治区野生植物保护办法》《西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在保护空间网络建设上,西藏不断优化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已建立自然保护地97个,总面积43.4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08% ,基本构建了布局合理、类别齐全、覆盖到位的保护空间新格局。这些自然保护地涵盖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多种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之所。例如,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增加,藏羚羊种群已增长至15万只,保护等级从濒危物种降为近危物种,雪豹、盘羊、岩羊、猞猁等野生动物恢复性增长明显。

此外,西藏还深入推进南北山绿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建设。在南北山绿化工作中,坚持原生植被保护优先,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地优化树种和花草结构,提升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取得了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栖息地的修复治理新成效。

目前,我区现有自然保护区47 处,总面积4121.61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3.35%,同时,将三江源(唐北区域)、羌塘、珠穆朗玛峰、冈仁波齐、高黎贡山(西藏段)、雅鲁藏布大峡谷等6处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典型区域全部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总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家公园及候选区总面积的 36%,数量、面积"双第一",已获批国家公园1个,稳步推进创建5个。

多方发力共筑生物保护防线

在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社区和科研力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西藏那曲,很多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雪豹保护中来。他们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日常监测,提供雪豹活动线索。一些社区还成立了保护小组,制定村规民约,约束村民行为,减少对雪豹栖息地的干扰。那曲市班戈县德庆镇南措村村民次仁说:“以前我们对雪豹了解不多,只觉得它神秘又威风。后来参与到保护项目中,才知道它对我们这片土地有多重要,我们现在都把保护雪豹当成自己的责任。”

科研人员更是冲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沿。土艳丽,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一位投身西藏生物科学研究多年的科研工作者,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西藏。她带领团队在高原生物领域做了诸多有影响力的工作,尤其是在外来入侵生物研究方面。他们查明了西藏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类分布和危害,建立了西藏外来入侵生物数据库和重点物种的空间分布数据集,初步研究了部分入侵物种快速入侵和扩张的机制。

土艳丽表示:“西藏生物入侵已经发生,入侵植物有139种。这些入侵生物不仅影响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还对农林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影响。我们的研究就是为了给防控提供依据,守护好西藏的生态。”在她及其团队的建议下,西藏多地开展了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及清除工作,有效防止了外来入侵植物的扩散。

在一项项实打实、硬碰硬的举措之下,西藏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在大自然精灵们的“选择”下,生物多样性愈发丰富,雪域高原也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乐章。

(文/记者 王静 图/记者 王静 余书冉)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