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守护布达拉宫41载的雪域火焰蓝

2025-05-2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

消防演练。

消防员用担架抬着残疾人士参观布达拉宫。

消防员背着身体不适的游客参观布达拉宫。

消防员扶着身体不适的游客参观布达拉宫。

消防员背着身体不适的游客参观布达拉宫。

消防员帮助残疾人士参观布达拉宫。图由拉萨市布达拉宫消防救援站提供

在雪域之巅,布达拉宫如同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千年文明的光芒。而在这神圣宫殿的每个角落,总有一抹“火焰蓝”的身影穿梭其中。他们用热血守护着这座神圣宫殿,凭借日复一日的坚守,布达拉宫实现了41年“零火灾”的非凡业绩。对于这里的消防员来说,守护布达拉宫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群守护者,探寻他们的敬业日常与守护故事。

昼夜不息的生命防护网

7时30分,布达拉宫里响起嘹亮的口哨声,睡梦中的消防员瞬间“弹”起,迅速套上制服,整齐列队,绕着这座宏伟的宫殿开始晨跑。洗漱、整理内务、吃早餐,一切都在争分夺秒中完成。9时20分,消防员们准时“打卡”上岗。“布达拉宫共设有17个执勤点位,包括1个巡逻点、3个高空瞭望点。每个点位各安排1名消防员执勤,在客流量大、关键关卡处,则分派2名消防员。此外,还有2名机动人员穿梭于各个点位之间巡查。”拉萨市布达拉宫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傅梅天赐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消防员们的巡查堪称“地毯式搜索”,每走一步都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若发现安全隐患,会立即整改,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危险因素。

12时30分,到了吃饭休息时间,消防员们迅速集合,共享午餐。不到20分钟,他们就用餐结束。轮流休息15分钟后,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继续投入到守护巡查工作中。

下午,布达拉宫迎来游客高峰,消防员们瞬间切换至“多重身份”模式。他们既是“安检员”,敏锐地观察游客是否携带易燃物品;又是“疏导员”,有条不紊地疏散拥挤的人群;还是“急救员”,时刻留意游客的身体状况,一旦有人出现身体不适,立即上前提供帮助。

15时40分,布达拉宫闭馆,但消防员们的工作还未结束。他们需要疏散逗留游客、检查香炉香灰温度,随后联合管理处进行二次清场(查库),仔细核查殿堂内的电源是否关闭、火源是否熄灭,并抽查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18时30分晚餐后,开始进行体能训练和灭火实战演练。“在不开放区域模拟着火点,消防员们开展突发火情应急演练,做到快速、准确地处置着火点。”傅梅天赐介绍,他们还会复盘全国火灾案例,研究最佳应对策略。

21时许,消防员们再次对不开放区域展开安全检查。“每天都有人‘驻扎’在布达拉宫内部,进行夜间巡逻。”傅梅天赐说。直到22点,消防员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睡下,结束这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

“零火灾”背后的守护密码

布达拉宫是一座“文化宝库”,对于这座古老建筑而言,火灾无疑是最大的威胁。1984年,一个消防班入驻布达拉宫,2018年发展为消防救援站。该站肩负着布达拉宫主体建筑及周边两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防火灭火、应急救援、重大安保、为民助民等重任。

为织密安全防护网,傅梅天赐介绍,该站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他们指导布达拉宫管理处成立防火安全委员会,督促签订年度消防目标责任书,协助建立了2个微型消防站,构建起“消防+N”联合巡查24小时流动巡逻、高峰期定点蹲守、夜间全程看护常态化工作模式,不断健全完善分时巡查、每日查库和夜查、网格化和户籍化管理、消防安全检查情况移交、消防宣传培训、微型消防站建设6项工作机制,将布达拉宫分为18个网格、54个基本单元,确保每个角落都有人管、有人查。

科技也成为他们守护布达拉宫的“得力助手”。消防救援站开展了一系列高海拔、低气压、低氧量环境下的消防课题实验,推动安装大量先进消防设备,从探测器到报警电话,全方位覆盖。此外,通过拍摄警示片、发放双语宣传资料,举办消防技能竞赛等活动,让消防知识深入人心。

41年来,消防员们每天“眼看、鼻闻、仪器测”,在1000余间房屋间穿梭,攀爬110多米落差的楼层,人均每天走20000多步。这一走,就是41年,正是他们的坚持,才实现了防火巡查“零闪失”,铸就了41年“零火灾”的传奇。

“蓝焰”让丰碑更闪耀

在布达拉宫,消防员们不仅是消防安全的守护者,更是游客的贴心“护航者”。旅游季,他们一边警惕地排查消防隐患,一边热心地维持秩序,帮助有困难的游客。现场,常常能看到这样暖心的画面:消防员搀扶着行动不便、身体不适的游客缓缓前行,如同亲人般给予关怀。

2024年,消防救援站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帮助19名来自四川的残疾人士参观布达拉宫。面对15位肢体残疾人和4位视力残疾人,尤其是6位重度轮椅使用者和2位全盲者,消防员们没有丝毫犹豫接下任务。布达拉宫海拔高、楼梯多、内部道路狭窄陡峭,消防员们就用担架抬、轮流背的方式带领他们游览。同时,消防员化身“导游”,每到一处都详细讲解布达拉宫的历史文化,耐心解答疑问,让这些特殊游客感受到了温暖与尊重。

其实,这样的暖心故事在拉萨市布达拉宫消防救援站数不胜数。记者了解到,41年来,消防救援站始终做到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核心,帮助高原缺氧、钱物遗失以及迷路的游客,还为驻地开展清除杂草、清扫积雪等义务劳动。

在长期以来的工作中,消防救援站还组建了一支青年志愿服务队、设置了4个党员先锋岗,设立了“雪域蓝焰服务驿站”,义务为过往群众、游客提供休息场所和茶水,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疑难问题,讲授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成为大家的“贴心人”。

镌刻于心的“守护信仰”

在拉萨,布达拉宫巍峨矗立,红墙金顶诉说着千年历史。而在它身旁,就是布达拉宫消防救援站。一级消防士、站长助理伦珠朗杰,在这里一守就是13年。

“消防站是我的精神归宿。”伦珠朗杰的心声道出了所有布达拉宫守护者的信仰。13年前,年轻的他来到这里,青春岁月在日复一日的训练、巡查中悄然流逝。但他从未后悔,因为他守护的,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份荣耀让他的胸膛始终炽热。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消防员不仅是灭火救援的“尖兵”,更是文化瑰宝的“忠诚卫士”,他们已将守护世界文化遗产融入血脉。365天不间断地防火巡查,楼梯转角、梁柱缝隙,每一处都要仔仔细细检查。他们深知,在这座凝聚着无数智慧与历史的宫殿中,哪怕一个小小的火苗,一次线路的异常发热,都可能酿成大祸,让珍贵的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13年,4700多个日夜,伦珠朗杰见证了布达拉宫的晨昏交替、四季变换。他的脚步丈量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天步数不下20000步,对宫殿的消防隐患点了如指掌。同事们称他是布达拉宫的“活地图”“移动报警器”。

“只要我还在岗位一天,就要用全部力量守护它!”说起未来的打算,伦珠朗杰眼神坚定。这份执着早已超越职业范畴,升华为对民族文化的虔诚守望。他表示,将继续带着满腔热情,和队友们一起,为这座雪域高原上的文化明珠保驾护航,让布达拉宫的璀璨光芒永远照亮世界的东方!

责任编辑:益西旺堆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