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专业不断上新!今年高考有这些新变化

2025-06-04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

2025年高考临近,各地考生正全力以赴迎接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近期,多地召开会议或发文部署,为考生保驾护航。与此同时,从新高考加速落地到招生规模有序扩大,再到专业不断上新,今年高考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学生的发展路径。

新高考到底“新”在哪?有序扩招是否意味着录取机会更多?该如何科学选择填报专业?记者日前就上述问题采访相关专家。

更注重学生个体发展

今年,四川、河南、山西、内蒙古、云南、陕西、青海、宁夏8个省份首次实施新高考改革。至此,全国已有29个省份完成新高考落地,标志着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主要方向的新高考体系已基本建立。

相关专家表示,高考综合改革自2014年在浙江、上海试点启动以来,既强化了基础科目的统考地位,也提升了学生选科的灵活度。今年,上述八省份在考试科目上,采用“3+1+2”模式,即三门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一门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以及两门再选科目(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学)。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测量中心主任胡向东表示:“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应有之义,是实现高考‘立德树人’核心价值的客观需要。”他进一步指出,近年来,高考全国卷不断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试题更加强调情境创设与应用能力,突出思维品质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既服务科学选才,也有效引导教学改革。

改革,不只是体现在选科模式和考核内容的变化上。

在成绩构成上,“等级赋分”成为关键词:由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考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全国统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选择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物理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不公布原始成绩,以等级赋分转换后的分数呈现,并计入总分。

此外,在投档录取上,考生电子档案由投档到院校改为投档到院校专业组。专业调剂范围有所变化,考生如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原来可以在高校同一科类的招生专业范围内进行调剂,今后只能在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内进行调剂,不能调剂到其他院校专业组。

“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发展。通过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组合与成长道路。”浙江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陆亭认为,这不仅是题型、成绩考核等方面变化,更是人才培养逻辑的深层调整,这要求考生不仅要会解题,更要有走向经济社会发展前沿、不断增强解决现实难题的能力。

“上好大学”机会更多了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的变化也引来诸多关注——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相比去年减少7万人,出现近十年来的首次下降。

与此同时,高校招生释放出“优质本科扩容”的新信号。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陆续宣布新增招生计划,扩招人数多在100至500人之间,新增名额集中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以及战略前沿领域,旨在加快培养具有科研潜力与交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不仅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上好大学’的机会更多了。”马陆亭分析,此次优质本科有序扩招,正是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步,各高校发挥优势、精准定向扩容,也有利于破解当前部分产业创新人才紧缺难题。

尽管高校招生名额有显著增加,但多位专家提醒,考生和家长需理性看待这一政策利好。

“今年报名人数的‘微减少’属于长期上升趋势中的阶段性波动,高考报名人数整体仍呈稳中上扬态势。”在胡向东看来,招生计划的扩张并不意味着录取门槛的普遍降低,“从2007年出生人口基数来看,今年适龄考生报考率依然维持高位,报名人数减少的群体主要是复读生,因此竞争结构性张力仍在。考生一定要端正态度、认真备考。”

一批前沿交叉性专业“上线”

“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一批兼具前沿性与交叉性本科专业上新,成了今年志愿填报的新选择。

近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共新增29种本科专业,涵盖人工智能、碳中和、数字治理等多个重点方向,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计划。

记者梳理发现,本轮新增专业集中体现了服务国家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对接产业变革的导向,也强化了“AI+X”的融合育人模式。

与之相伴,多所高校正同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如清华大学启动四个新书院建设,探索“宽基础+强实践”的跨学科教学体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则宣布,自2025年起全面实施本硕贯通培养,打破学段壁垒,加快创新型人才成长。

专家指出,“创新学院”“专业+”以及注重个性化培养的试验班等新兴招生方式加速涌现。对考生而言,这既是专业选择自由度的提升,也是对自身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的双重考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