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5月金融数据出炉,新增贷款投向了哪里?

2025-06-14 来源:新华社 分享:

13日,5月金融统计数据出炉。哪些领域更“吸金”?哪些数据增长更亮眼?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66.32万亿元,同比增长7.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M2)余额325.78万亿元,同比增长7.9%。

“总体来看,金融总量保持平稳,前5个月新增贷款10.68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保持稳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认为,5月降息等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激发了信贷需求。

超10万亿元的信贷资金流向了哪里?

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超九成新增贷款投向了企业。

数据显示,前5个月,我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8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6.16万亿元。也就是说,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六成,为企业投资和生产提供了稳定而有力的支持。

随着5月底中国建设银行840万元贷款到账,福建信亿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忙碌了起来:销售团队第一时间汇集订单需求,技术团队忙着研发新款高速智控编织机……

“近期订单激增,技术研发进入关键期,建行这笔贷款为我们加大研发生产投入提供了重要支持。”公司负责人殷守国说,在5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的基础上,建行根据自身科创企业“白名单”给予利率优惠,为企业提供了利率2.7%的低成本贷款。

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5月中国人民银行降低了政策利率,带动LPR下行,因利率更加划算,不少企业和个人贷款意愿明显增加。

这也可以从个人贷款数据变化得以印证。前5个月,住户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增加8347亿元,其中5月增长势头明显。

一家国有大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降息政策一出,不少银行已迅速跟进调整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近期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交易回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有所增多。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5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3.2%,比上年同期低约5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55个基点。

在贷款“量增价降”的同时,信贷结构也出现不少亮点。数据显示,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75万亿元,同比增长8.8%,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信贷只是社会融资渠道之一。数据显示,5月末企业债券余额同比增长3.4%,政府债券余额同比增长20.9%。受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拉动,社会融资规模较快增长。

“5月初,多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措施发布,为企业债券融资提供了更多便利。”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说,从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分布看,债券融资占比在上升,贷款占比在下降,体现出我国直接融资加快发展,与高成长、重研发、轻资产的新动能领域更为适配。

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地生效,金融支持经济作用持续显现。

数据显示,5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108.91万亿元,同比增长2.3%。M2与M1的“剪刀差”明显收窄,折射出经济向好态势。

“与趴在银行账户的定期存款相比,M1所统计的多是支付交易便利的‘活钱’,能够更好显示企业预期和投资需求。”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教授万晓莉表示,5月这部分“活钱”增速明显加快,说明在一揽子金融政策助力下,投资、消费等经济活动有回暖提升的迹象。

在专家看来,下阶段金融总量增长有望保持平稳。

“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经营主体也在主动应变、转型发展,这些都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恢复起到积极作用。”田轩表示,6月经济活动通常比较活跃,融资需求相应也会增多。

万晓莉认为,前期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效果明显,未来服务消费则具有较大增长潜力。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有助于推动企业提升服务消费供给水平,也是未来金融政策支持促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