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巴山蜀水写新篇——四川牢记嘱托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5-06-17 来源:川观新闻 分享:

6月14日,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人流涌动,游客徜徉于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等精美展品,感受古蜀文明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国际著名考古学者罗泰带来《有关三星堆的艺术史思考》专题讲座。同一天,远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三星堆代表性文物的复制件、3D打印件集中亮相“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世界”展览,持续“吸粉”……

三星堆熙熙攘攘,恰如色彩斑斓的四川文旅画卷的一帧缩影。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四川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旅游吸引力、文化旅游供给力、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四川文旅产业规模和质量稳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2022年至2024年,四川文旅融合持续提速,国内游客接待量从6.36亿人次增长至11.19亿人次,国内游客总花费更实现从7059.94亿元到1.76万亿元的跃升。

发力经济建设“主舞台”

6月6日,“三苏”故里眉山,“东坡行旅”首条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在此发布,有机串联起国内各地承载东坡精神印记的祠庙、故居、遗迹、题刻等文物,旨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三苏祠博物馆南大门。吴聃 摄

“近年来,三苏祠博物馆的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升,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说,从2022年6月到今年4月底,三苏祠博物馆接待团体超过6000批次,游客总量达420余万人次,成为博物馆历史上游客增幅最大、高峰持续最长的时期。

三苏祠的华丽蜕变并非无本之木,而是四川抢抓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契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四川面对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新形势新要求,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从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更深层次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

融合发展动力强劲。

当前,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与多元化的旅游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已逐渐成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2022年6月、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两度来川视察,先后走进三苏祠、翠云廊、三星堆等重要文化地标,对四川文化和旅游发展寄予厚望,赋予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大任务,要求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四川要牢记嘱托“答好卷”,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活力充足。

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重要部署。要想进一步释放内需更大潜力,让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盘活文旅资源、让文化旅游业进入经济建设“主舞台”,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2024年,第三产业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5%,位居三次产业之首;以文旅为主的消费,是四川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澎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强劲动力,须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统筹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

融合发展潜力无限。

四川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璀璨,红色资源丰富,文旅资源数量、类型、规模在全国位居前列,拥有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奋力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四川上下要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抢抓文旅发展量质齐升、大有可为的重要窗口期。

“文宗自古出巴蜀”“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答好新时代“必答题”,把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摆在重要位置,其力已聚,其势已成,时不我待!

巧绘深度融合“施工图”

出发!5月18日,“熊猫专列·成都号”首趟列车从成都启程,开启16天15晚新疆之旅。其中入境游客登车前,还体验了1-3天的“烟火成都探访之旅”,打卡熊猫基地、宽窄巷子、都江堰等文化地标。

“熊猫专列·成都号”首趟列车从成都启程。华小峰 摄

四川步稳蹄疾,立足于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考量自身特色与实际,做实做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高位推进,以部署谋全局。

近年来,四川连续召开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省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等,谋划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蓝图。“以文塑旅”理念入心入脑,凝聚合力“劲往一处使”;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做好文旅深度融合的大文章、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日趋成为全省共识和行动纲领。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连年举办,不仅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注入“强心剂”,更结合政策实际、发展实际给出明晰“路线图”。2024年,全省文旅发展大会与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首次合并召开,邀请国内头部文化旅游企业代表、海外旅行商代表等参会,共商文旅发展新思路,共建文旅发展新格局,实现资源和产业的有效对接。

细化举措,以落实见成效。

从“路线图”到“施工图”,需要过经过脉的“硬招”。四川发力供给侧,整合优势资源,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文旅服务。

结合区位特点,各地创新“文旅+百业”场景业态亮点频频:作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绵阳打造航天科技馆、智造研学等新产品,用“数字人李白”等带来“科技+国潮”新体验;2024年,乐山举办200余场“文化快闪”“非遗巡游”等活动,170余项赛事、近200场美食跨界活动成为“流量担当”;雅安立足地理优势,投资建设“中国·雅安318自驾大本营”,自驾节、摩友节、骑行节、公路文化节等活动人气爆棚……

化点成珠、串珠成链、集链成群,产业链建设能够有效推进产业扩大规模、提质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等12部门共同印发《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数字文化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和七项重点任务,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丰富”和“优化”,在内容,也在生态。

近年来,低空经济、冰雪经济等新型经济形态,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尖端技术,日趋与文化旅游业跨界融合。激活数字引擎,加速文旅发展向新提质,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成都因势利导,打造动漫IP,壮大本地优势文创企业,实现数字文创产业“集群成势”,不仅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更催生了火爆全球的《哪吒》系列电影。

由“点”而“链”,由“链”及“生态”,四川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思路明晰、举措务实。抢抓前所未有的文化旅游业发展“窗口期”,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时代价值,转变理念运用抓经济的手段推动文旅工作,四川文旅产业项目、企业、人才规模持续壮大,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集聚效能。

彰显支撑发展“硬实力”

经济大省挑大梁,文旅发展作贡献。文旅对四川经济社会全局的拉动作用日渐凸显。

实干带来实效。2024年,四川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90.3亿元,全省接待国内游客总花费达1.76万亿元,在全国长期保持第一方阵地位。文旅经济发展“风头正盛”,成为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的增长点。

修炼“内功”,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业澎湃“新动能”。前不久,“九寨沟调度能力太强了”冲上热搜。景区通过升级智慧管理系统,构建观光车运输矩阵,缩短游客排队等待时间,同时有效遏制黄牛倒票。受此推动,九寨沟“五一”接待游客15.49万人次,同比增长40.56%。

“跟着音乐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火爆出圈,研学旅行方兴未艾……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不断出炉背后,是四川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协同、集群发展的积极尝试与显著成效。

做好四川各项工作,惠民生是根本目的。释放高质量发展“乘数效应”,四川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和富民增收,成为普惠基层的“富民产业”。《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在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四川占13席,位居全国第二;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中四川占15席,总数排名全国第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四川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富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内江范长江故居,通过展示这位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者的光辉一生,生动讲述红色故事,成为吸引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热门目的地。

四川一方面加强保护,构建遗产与旅游的良性互动体系;一方面以业态为抓手,打造遗产与旅游融合场景;一方面突出科技赋能,创新遗产与旅游的数智应用。赛会、展会和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持续吸睛。五月底六月初,第九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恰逢端午假期,主会场成都非遗博览园接待游客15万人次,现场销售总额达1222万元,达成IP授权合作意向162个。

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四川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今年3月,83岁的美国友人贾和普走进四川广元,开启第25次蜀道之旅。“理解中华文明,必须走出书斋实地考察。”她说,蜀道不单促进了经贸往来,而且至今仍在为不同文明对话提供着重要启示。

贾和普的身影并不寂寞。2024年,四川共接待入境游客229.3万人次。如今,双国际机场枢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叠加今年3月出台的《四川省进一步促进入境旅游行动方案(2025-2027年)》,四川文旅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天府之国”的世界级文旅资源正在全球范围内释放更大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外国旅行者深入四川,了解中国。

2025年,“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新的五年规划呼之欲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迎来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四川将不断优化场景供给、生态供给、文化供给、服务供给,推动全省文化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