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四上高原守护“健步梦”—青岛援藏组救治西藏骨关节病患小记

2025-06-2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

6月18日清晨,一辆载着青岛市市立医院“骨道匠心 筑梦健康”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员的车辆驶入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中心医院。这是青岛市市立医院志愿者团队第四次来到日喀则,目的是让西藏骨关节病患者在家门口实现“健步梦”。

骨关节病是西藏地区高发病。然而,受限于高原医疗条件,加之出藏治疗的费用高,很多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只得常年拄拐生活。

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组在藏开展工作期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牵头组织实施了救治项目,筛选多名具备手术指征的藏族群众赴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公益救治。

为了让藏族群众在家门口获得与青岛同质的手术治疗,2023年9月,青岛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健康委、青岛市市立医院又联合启动了“山海相拥 大爱同行——青岛市援藏公益项目”,组织志愿者团队来到日喀则为患者实施手术。项目启动后,由医疗、护理、院感、康复等多个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在青岛市红十字会专项公益基金的支持下,先后4次“组团”登上高原,完成了96台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圆了藏族群众在家门口重新站立起来的梦想。

从低海拔地区来到海拔4000米的高原,青岛医护人员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为了不影响手术操作、保障病人安全,主刀医生们每次都吸着氧完成手术。

手术团队将“医护康”一体化管理模式也带到了高原,为手术患者按下康复“加速键”。患者从入院开始,“医护康”一体化团队即启动全程介入机制。主治医师联合护士、康复医师共同开展多维度评估。通过一体化查房,团队动态追踪患者病情进展,联合制定个性化诊疗与康复计划。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协作模式,不仅缩短了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更将康复介入窗口前移,显著提升了患者恢复速度。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6个小时即可实现下地行走。

6月17日至21日,青岛市市立医院志愿者团队再次成功为24名患有骨关节病的藏族群众开展膝关节置换术。

“是青岛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曾因重度骨关节病两次赴青岛接受手术治疗的卓嘎,这次专程来迎接和感谢远道而来的青岛志愿者们。如今的她整个人精神焕发,与两年前备受病痛折磨的时候判若两人,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我的腿好了,人也变高了,穿衣服也好看了。”

“等好了我要把拐杖烧掉!”74岁的桑珠孜区江当乡农民边巴,自从15年前患上骨关节病后,只能靠拐杖活动。去年,在志愿者团队的治疗下,他的左腿已经能够下地行走。在得知志愿者将再次来藏后,他早早与当地医院取得联系,渴望自己的右腿经过治疗后,让他能够彻底摆脱拐杖。

“我信赖青岛医生。”63岁的拉日来自拉萨市林周县,双膝患有骨关节炎多年,左膝尤为严重。去年,从女儿那里得知志愿者团队将要来藏开展公益救治活动后,她赶到日喀则,顺利接受左腿膝关节置换手术。这次,志愿者团队为她实施右腿膝关节置换手术,帮助她实现自由行走。

志愿者团队不仅组团“输血”,更注重“造血”,将先进的诊疗理念和加速康复模式倾囊相授,旨在帮助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护力量。应当地医院的请求,青岛市市立医院派出医保专家史贺与第四批志愿者一同进藏,就桑珠孜区中心医院在推进医保支付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与当地医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病情牵两地。在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组的大力支持下,青岛市市立医院志愿者两年四次“组团”奔赴高原,探索出“‘组团式’手术救治+‘医护康’一体化加速康复模式”的稳定帮扶机制,在桑珠孜和青岛两地累计为130名高原骨关节病患者实施手术,为医疗援藏工作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为鲁藏一家亲的山海情谊、血脉相融的民族团结写下了新的注脚。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