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下肢出现这5个症状,可能是血糖超标!

2025-07-2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分享: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不断上升。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血糖已经超标而不自知。

医生说,腿脚就像人体自带的“血糖仪”,这个部位出现变化,可能是在提醒你——血糖失控了。为什么说下肢是人体“血糖仪”?血糖异常它有哪些信号?

01 为什么血糖高 腿脚容易释放信号?

血糖超标时,运输糖的“血管”往往最先受到损伤,其中,小血管受损导致的症状通常先于大血管出现。在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不断攻击下,小血管的管壁内层被破坏,糖蛋白沉积在里面,让血管壁的厚度远远高于普通人。

而腿脚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会差一些,当高血糖导致血管管腔变小、病变较重时,缺血症状就会较明显,因此,腿脚容易释放信号。

另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足部溃烂坏死”是常见致残原因,也是花费较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除了双足血液循环差外,足部承重大、易滋生微生物,鞋子不合适造成摩擦,都会增加烂脚风险。

02 注意这5个症状 可能提示血糖失控

长期高血糖,如同“把内脏泡在了糖水里”。当腿脚出现以下迹象时,记得查查血糖水平。

■ 伤口不易愈合

高血糖会使伤口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皮肤自我修复能力降低,一旦出现皮损,往往迁延不愈。

血糖失控时,还可能出现无痛性水泡。这种水泡好发于双腿及足部,外壁薄,含有浆液,一般2~6周内会自行消退,注意不能抓挠。

■ 瘙痒

血糖升高刺激皮肤末梢神经,就会导致瘙痒。这种痒主要发生在手脚部位,会有“蚁走感”,像是有蚂蚁在皮肤爬行,到了夜间往往更明显。

■ 腿脚麻木

长期血糖超标,会对血管内壁产生不良刺激,出现“僵硬”的情况,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引起腿脚麻木。

■ 出现“糖斑”

也叫胫前糖斑,表现为小腿前侧出现边界清晰的褐色斑块,不痛不痒,是糖尿病比较特异的皮肤病变。

■ 皮肤皴裂

高血糖会损害自主神经,使皮肤因出汗减少而异常干燥。长期血糖超标还会使部分体液从皮肤流失,引起皮肤脱水,导致干燥。

03 控糖关键词:“降”“稳”

控制血糖,不仅要“降”低血糖水平,还要注意保持血糖的“稳”定。

因为血糖波动大,会导致并发症加速出现,包括心梗、脑梗等大血管病变,以及眼底出血、肾功能损害等小血管病变。

一个简单的评测方法是:用一天内测得的最高血糖值减去最低血糖值,差值大于4.4毫摩尔/升,就说明今天的血糖波动过大。

当然,血糖也不是越低越好,成年2型糖友的空腹血糖控制在4.4~7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毫摩尔/升以下,就能大大降低危害。

控糖重在坚持,以下方法有助降低并稳住血糖水平。

■ 主食增加粗粮

将部分精制米面换成粗粮,有助延缓餐后血糖升高,比如薯类、玉米、山药、糙米等。

■ 吃“硬”不吃“软”

食物越精细、越软烂,升糖越快;而那些不够软烂、需要细细咀嚼的食物,更有利于稳定血糖。

■ 放慢吃饭速度

吃饭细嚼慢咽,一餐饭吃30分钟以上,有利于增加饱腹感,避免餐后血糖波动过大。

■ 调整吃饭顺序

我国《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提到:糖尿患者要调整进餐顺序,养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短期和长期血糖控制。

■ 健康吃水果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关注GI和GL两个值——

血糖生成指数GI:GI越高,血糖升高越快,消化吸收越快,饿得越快。

血糖负荷GL:GL值越高,对血糖影响越大,越不利于糖尿病人。

常见的高GI/GL水果有鲜枣、荔枝、葡萄,相比来说,苹果、桃等水果升糖较慢。

■ 烹调方式简单一点

比如,土豆做成泥,就比单纯煮土豆的升糖指数高;白米粥煮开花后,就比不煮开花时更易升高血糖。

■ 将运动培养成一种习惯

运动不仅能降血糖,还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推荐有氧和抗阻运动联合进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