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中医帮忙 安然度夏(健康驿站)

2025-07-2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

7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为市民提供“三伏贴”敷贴服务。郑飞华摄(人民视觉)

7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为市民提供“三伏贴”敷贴服务。

7月20日,“三伏”的大幕正式开启。今年的“三伏”从7月20日开始,到8月18日出伏结束,一共30天。高温时节,如何安然度夏?多位专家进行了解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召开发布会,介绍夏季养生知识。“夏季属火,主心,心主神明。此时人们容易烦躁、出汗多、睡眠差,稍不注意就会耗气伤津,影响体力和免疫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表示,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理论,建议大家合理调整生活方式,注意养心安神、清淡饮食、适度运动、作息规律、避暑护阳。

冬天的病  夏天来治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到底什么是“冬病夏治”?哪些疾病适合在夏天进行调理和治疗?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医师张洪春表示,“冬病夏治”简单说就是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在夏天最炎热的时间给予调理的治疗方法。

“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者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疾病,是寒、虚、里、阴一系列病症。”张洪春说,“比如呼吸方面的疾病——慢阻肺、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慢性腹泻、关节疼痛僵硬。”

至于夏治,“是指在三伏天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顺应自然,借助自然的温和热达到温补阳气、散寒祛邪,增强人体之正气的作用”。张洪春说,“冬病夏治”适合用于阳虚、气虚体质人群。这类人群有以下特点:

平素怕冷怕风、喜晒太阳、喜热饮,一喝牛奶、冷饮之后就会感觉胃部不适或者出现腹痛腹泻,平时四肢发凉。

有呼吸系统慢病。“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阻肺这些肺系疾病,其加重多与内寒有关系,到了冬季,外寒引动内寒,内外合邪,闭塞肺气,就会导致疾病的加重。”张洪春说,这类患者,在夏季阳气旺盛的时候,或者说在稳定期的时候,及时给予补阳气、祛内寒,就能够有效缓解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以及缩短病程。

第三是其他具有虚寒性质的疾病,比如一些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慢性腹泻。

“冬病夏治”最有名的治疗方法是三伏贴。“它是用白芥子、细辛这些温阳的药材制成的药贴,一般要贴在肺俞穴、肾俞穴等穴位上。每年的三伏天,也就是初伏、中伏和末伏各贴一次。”张洪春说,另外也可以通过艾灸,或者食疗,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比如夏天艾灸足三里穴位、关元穴位,或者是吃一些生姜羊肉汤、黄芪山药粥等,都是冬病夏治的方法。

张洪春提醒,这些疗法要去医疗机构,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要盲目跟风。

夜卧早起  安神定志

夏季,睡眠质量下降问题普遍存在。从中医角度如何进行调理?对此,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吴节表示,首先做好起居调养,“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夜卧”,晚上11点之前要睡觉,做到“上凉下暖”的身体状态——冷水洗脸、温水漱口,睡前用安神敛阴药材泡脚。晚餐一定要清淡,忌辛辣香燥、酒食肥甘厚味之品。勿过饱,最好不吃夜宵。

“早起”,夏季太阳升得早,顺应阳气的升发,有些人冬天要睡到7、8点,夏天只睡到5、6点就醒了,这是正常的。

“无厌于日”,意思是不要厌恶夏季日长天热,夏天的气机就是疏布,所以健康人不要怕正常的热。从外面暑热的环境中回到房间,最好是先缓一缓,然后再进入空调房,以免寒气乘虚而入。要坚持适度锻炼,以适应夏日阳长之气。晚上7点之后,要避免做剧烈的运动扰动阳气,提倡做一些静功。由于夏日中午气温高、午时属心、阴气始升,故应适当午休,中午11点到1点睡午觉,既避热又养心。

其次,要做好膳食调理。可以服用清心泻火茶,用百合、麦冬、莲子心来熬茶水或者泡茶喝,如果脾胃不虚寒,可以另加荷叶。还可以服用健脾化湿的粥——茯苓薏仁粥和红豆薏仁羹。陈皮紫苏山楂茶也不错,可以加点佛手来泡茶或者熬水喝,以健脾醒脾来化浊。此外,可以用安神定志的酸枣仁、龙眼肉来熬汤。

在外治方面,吴节表示,平时可以艾灸足三里穴健脾。如果是阴虚火旺的人,切忌灸腹部的穴位,以免伤阴,建议大家可以采用引火归元灸,灸膝关节以下的肾经太溪、复溜、涌泉等穴位,以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第二,刮痧,选取膀胱经背俞穴等,以透邪外出。第三,辅以针刺或者按压穴位,比如安眠穴、风池穴、神门穴、太冲穴、太阳穴,帮助安神。第四,采取耳穴贴压法。如果是严重的失眠就要到医院就诊,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护补阳气  注意禁忌

网上流行三伏天晒背,适合哪些人群?有什么注意事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刘征堂表示,人体背部有一条督脉,主司人体一身之阳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应当顺应自然规律护补阳气,晒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通督脉、补元阳的作用,是夏季一种常见的养生方式。

刘征堂表示,晒背主要适合阳虚体质的患者。他们的典型表现是畏寒肢冷、便溏乏力,平素手脚不耐寒凉,晒背可以帮助振奋督脉的阳气。同时,有寒湿痹证、腰背疼痛的患者也可考虑进行适当的晒背,能够有效地温化寒凝、温通经脉。此外,骨密度较低的群体,也可以通过晒背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老年人如果符合阳虚特征且无严重的并发症、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晒背有助于缓解他们的腰背冷痛、提升阳气。

刘征堂表示,晒背的禁忌人群主要包括光敏性疾病的患者,如红斑狼疮、日光性皮炎,还有一些活动性的皮肤病,如湿疹、皮炎急性期。此外,阴虚火旺的患者,表现为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湿热内蕴的患者,表现为口臭、黏腻汗出和痤疮频发等;实火证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烦躁便秘。这些人群晒背会助火伤津,加重内热。

此外,服用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吩噻嗪类镇静剂等光敏性药物的患者,也尽可能地避免晒背,以防诱发光毒反应。

“晒背合适的时间是上午8点到10点左右,此时阳气上升,为‘少阳温煦’之时。”刘征堂说,晒背时长应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初次晒背不超过10分钟,后续逐渐增加至20—30分钟;青年人不超过30分钟,老年人和儿童建议15—20分钟为宜;以背部温热、微微出汗为佳。

晒背的场所,应通风良好,干燥舒适,避免正午暴晒,大量出汗脱水导致气随津脱。中途如果出现皮肤灼痛、头晕、心悸或者中暑的症状,如恶心乏力等,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医。晒后,应当饮用常温的电解质水或者淡盐水来补充水分,避免摄入冷饮、空调直吹或者是冲冷水澡等导致寒邪入侵。合并慢性病的老人,晒背期间要加强监测和照护,严格控制时长并需要家属陪同,避免因脱水诱发心脑血管病等急性事件。

链接▶▶▶

暑天养生药膳推荐

夏季炎热,很多人都没有食欲。张洪春介绍,此时一些既消暑又能增强体质的药膳就派上用场了:

绿豆百合莲子粥,有清热解暑、宁心安神的作用。食材有绿豆50克,干百合20克,莲子15克,加少量的冰糖。把食材浸泡一个小时左右,煮至绿豆开花,适当冷藏以后食用更好。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过量食用,糖尿病患者不宜加冰糖。

冬瓜薏米老鸭汤,可利水祛湿。适用于舌苔黄腻、脸上长痘或大便黏马桶的人群,也就是湿热体质人群。食材包括带皮冬瓜300克,薏米30克,老鸭半只,生姜3片,把鸭肉焯水以后和食材同炖一个半小时,加少量的盐调味即可。

姜枣茶,可温中散寒。适用于在空调房久待后,手脚冰凉且易腹泻的人群。食材有红枣6个、生姜3片、红糖少许,煮沸以后用小火焖10分钟。

清炒苦瓜虾仁,可清热泻火。食材包括苦瓜200克,鲜虾仁500克,可以加一些姜蒜末儿,包括盐和油等。首先把苦瓜切成薄片,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0分钟,以减轻苦味;然后把虾仁腌制10分钟左右去腥;虾仁焯水以后,与苦瓜片大火快速翻炒约2分钟,到苦瓜半透明,再加适量的盐调味即可。胃肠道较弱的儿童或者老年人要注意适量食用。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