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遂宁一家三口吃野菌中毒!四川这些“山珍”可能是“毒王”!认准图鉴避雷!

2025-07-30 来源:健康四川官微 分享:

近日,四川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了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一家三口。据医院介绍,患者当天中午吃了毒蘑菇后,下午出现症状入院治疗,经洗胃、输液留观后,当晚已出院回家。

七、八月的四川,山野翠绿,雨水丰沛,林间精灵——野生菌菇正悄悄冒头。鸡枞的鲜、牛肝菌的滑、青头菌的脆,想想都巴适得板!然而,这口“山珍”背后,藏着致命的风险,四川蘑菇中毒的发病率,仅次于云南、贵州。每年此时,误食毒菌进医院的新闻总让人揪心。

四川山头的"危险分子"

认准莫乱采!

剧毒"全家桶"

鹅膏菌类(如致命白毒伞、灰花纹鹅膏)是头号杀手!特征明显:戴帽(菌盖)、系裙(菌环)、穿靴(菌托)。小小一朵,足以致命(肝损害型中毒,死亡率极高)!

鹅膏菌

迷惑"伪装者"

毒红菇、亚稀褶红菇(火炭菌)等,长得像可食红菇,实则有剧毒(横纹肌溶解型中毒)。

亚稀褶红菇

神经"捣蛋鬼"

部分丝盖伞、残托斑毒伞,误食后致幻、狂躁(神经精神型中毒),也可能要命。

变红丝盖伞

肠胃"破坏王"

很多不起眼的小菌(如大青褶伞,红皱乳菇,近江粉褶菌,淡红粉末牛肝菌)让你上吐下泻(胃肠炎型中毒),虽一般不致命,也够遭罪。

大青褶伞

为了提高大家的识别能力

我们帮大家汇总了最新的

川渝地区常见毒蘑菇:

图片来源:央视网

图片来源:央视网

安全尝鲜!

这份"保命指南"请收好

不熟不碰!不熟不买!路边的野菌,再诱人也别采!菜市场里叫不出名的"山货",再便宜也别买!只吃百分之百确定无毒的品种。

01这些毒蘑菇鉴别经验不靠谱:

高温烹煮不能破坏所有毒素:有些蘑菇毒素在煮熟的过程中可以破坏部分毒素,但有些毒蘑菇的毒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耐高温、耐干燥、耐酸碱,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其毒性。

第二年在同一地方采摘蘑菇也可能有毒:很多人认为头一年采摘的野蘑菇吃了没事,那么第二年在同一地方采摘蘑菇,吃了以后也应该没有问题。于是继续凭借个人经验继续在那里采摘蘑菇后食用……结果造成多人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饮酒杀不死毒素:吃野生菌最好不饮酒。酒精可以促进毒素吸收,也可能与毒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毒素,从而加重中毒症状。

加蒜加姜加辣椒只会更香:煮蘑菇加大蒜变色的方法是误区,大蒜不变色不能说明蘑菇无毒。

颜色不显眼的蘑菇也可能有毒:白色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其实很多剧毒蘑菇都其貌不扬,不是鲜艳的颜色,白色和灰色的也有很多种是有毒蘑菇。例如“毒王”鹅膏菌:

鹅膏菌

02加工细节莫大意:

生熟分开:切菌的刀和砧板要专用,生菌别混放。

做熟做透:翻炒均匀,保证中心熟透,建议延长烹饪时间。

吃新莫留:当餐做,当餐吃,隔夜菌子风险高。

饮酒慎搭:吃菌时别喝酒,酒精可能促进毒素吸收。

中毒信号快识别,

刻不容缓急就医!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幻视幻听、狂躁等任何不适,立即!马上!↓↓↓

01 立即拨打“120”:

别信土方!别硬扛!立即呼叫救护车。

02 催吐自救:

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吸收。如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避免误吸导致的窒息。

03 保留毒蘑菇样本或照片:

进食前、剩余、呕吐物等的蘑菇样本尽量保存一起送医;采摘、进食前请拍照留存,以备中毒后判断。

重要提醒

鲜艳≠有毒,朴实≠安全!靠颜色、经验判断极不可靠!

银针试毒、大蒜变色?全是谣言!别信!

青城山、峨眉山...风景虽美,林下野菌别乱采!

近年毒蘑菇中毒事件中,家庭自采误食是主因。美味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安全永远是第一口!转发提醒身边人,这个夏天,安心吃菌,平安度夏!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