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从三江源头铺就的“致富路”

2020-12-23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

岗布巴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的妇女们正在编织手工艺品。

12月21日,冬至如约而至。沿着干净宽阔的道路,闻着每家每户小院里飘来的藏香,我们走进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红瓦白墙的藏式院落将长江源村装扮得整洁明亮。在这十六年间,这个村子犹如一个神采飞扬的“少年”一样,变得青春而富有朝气,而村子里的村民更是一个个换了新身份,以崭新的面貌共同携手向未来跨步前进。

2004年11月,唐古拉山镇128户407名牧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搬迁至格尔木市南郊建立移民定居点;2006年8月,民政部门正式将移民村批准为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占地面积35公顷;2017年,长江源村正式脱贫摘帽,全村增加至230户581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比2004年搬迁时增长10多倍;如今,全村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都达到100%,搬迁牧民生活得到了充分保障。

新的家园给了长江源村民们新的归属,一排排具有民族特色的房屋错落在笔直整洁的街道之间,村史馆、文化长廊、敬老院、民族学校和农贸市场一应俱全,老书记更尕南杰每次看着崭新的村子都会感叹:“这样的生活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今年的冬季,长江源村又迎接来了一个新的变化,长江源村生态绿色牛羊肉加工销售基地正式在村里开张营业,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闹布桑周则成了牛羊肉加工销售基地的“领头羊”,有了一个新身份后,闹布桑周更是充满了干劲,他说:“我们以前在山上就是靠山放牧吃饭,如今,我们虽然搬了下来,但是依旧可以通过牛羊肉来养活自己,我们的牛羊肉都是从沱沱河拉下来的,味道口感都深受很多客户的青睐,这既留下了我们的特色,也是壮大村集体经济跨越的一大步。”

“今年是第一年,我们只投入了20万元,收购了100多只羊、20多头牛,顾客既可以上门购买,也能网上订购,预估今年收入能有四五万元,现在村民们的积极性也很高,来年我们会继续加大投入,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政策激励,实现集体与群众‘双增收’。”长江源村村主任扎西达娃说。

作别沱沱河,翻越昆仑山,曾经因为告别故土而面临艰难选择的村民们,如今又因山下生活而再一次面临新的抉择。从“牧民”成为“老板”的闹布桑周成了长江源村里成功转型的一个“缩影”,大家为了尽快融入到新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崭新的角色。

三木吉便是其中的一个,一块写有“岗布巴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的牌匾挂在了长江源村东南角的一处小院门前,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三木吉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女强人”。“刚毕业的时候,女孩子为了寻求稳定的生活,都会选择一份看着安稳而又长久的工作,我也一样,做过老师,也考过“村官”,但当看到眼前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亡的现实问题后,我还是决定创业。”每当三木吉回想起过往时,都会对未来充满更大的希望。

2015年5月,三木吉创立了岗布巴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集培训、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合作中心,致力于藏族手工艺品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这些手工艺品都是我们民族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这些编织用的羊毛都来自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而制作这些手工艺品的传统技艺都是由我们这些在村里没法出门的妇女们制作的。”三木吉说。

合作社不仅为村里的妇女们在家门口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还带动了更多的大学生勇于创业。31岁的阿切加毛也是合作社的一员,大学毕业后的她回到村里,看到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后被深深地感染,便留在这里一边学习编织,一边学习创业。

短短几年间,合作社的收入从6万元增至30多万元,来自国内外的顾客更是络绎不绝,“2018年,合作社成员每人分红11000余元,现在合作社里共有13名妇女从事编织工作,其中市级非遗传承人有6名,大学生创业者2名。我们将继续发展壮大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妇女姐妹学文化、学技能,将这‘指尖上的技艺’发扬下去。”三木吉说。

“长江源村畜棚、藏毯厂、饲草料基地和汽车站四个租赁资金每年给128户村民分红362元,草原、湿地生态保护管护员每年可领取管护补贴2.16万元,生态搬迁户16岁以下55岁以上困难牧户每年每人可领取补贴5600元,生态搬迁户每年每户可领取3000元的燃料费。此外,村里每年都会按时举办创业技术培训,让村里的年轻人能有更多的选择。”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才让昂毛说。

“输血”和“造血”是强化长江源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长江源村通过给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创业就业平台,开展雕刻、舞蹈、驾驶、烹饪等技术培训,千方百计疏通各种渠道,让村民们掌握实际技能,闯出更为广阔的天地。这个寓意“来自长江源头和饮水思源、不忘党的恩情”的移民新村,正依靠着党的好政策,通过勤劳的双手在雪域高原上努力绽放着美丽新颜。(记者 王菲菲 通讯员 格组)

关键词 >> 青海,海西,脱贫致富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