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红色土地旧貌换新颜——重走红军长征路再看红原新变化

2021-06-02 来源:阿坝新闻网 作者:泽英 唐冲 梁万玲 分享:

这里,深印着红军的足迹,镌刻下长征中最为艰难、最为悲壮的征程,留下了“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动人故事;

这里,亚口夏山红军烈士墓、日干乔大沼泽、嘎曲河、色地坝和年朵坝大草地等革命遗址既是红军长征在阿坝不凡经历的纪念,也承载着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

这里,广大牧民群众为红军当向导、送牦牛、救伤员、运物资……给予了长征中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进入新时代,红原县各族群众牢记嘱托,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忆】

翻开红军长征波澜壮阔的篇章,雪山草地之行,无疑是最悲壮的一笔。

——1935年7月初,毛泽东、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率领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一部及中央直属纵队从马尔康卓克基一带出发,在刷经寺翻越亚口夏雪山到黑水,后经毛尔盖翻越麦朵岗,穿越色地坝和年朵坝草地到达若尔盖班佑地区。

——1935年8月上旬,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陈昌浩等率领红军左路军,由红一方面军五、九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三十一、三十三军等组成。在卓克基、马塘、刷经寺一带集结后,沿壤口曲北上经龙日坝、安曲和江茸一带向阿坝进发。

——1936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穿越红原草地,北出陕甘。

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左右,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军数次翻越亚口夏雪山、经过红原草地,面对反动头人的反动武装藏骑兵和国民党军围追阻截,境内地广人稀,粮食、药品等物资奇缺;亚口夏雪山高耸云天、山势陡峭、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变化异常;草地广阔无边、茫茫无际、渺无人烟、气候异常,沼泽、泥潭密布,在征服雪山和泽国草地的艰难历程中,许多红军战士因饥饿、寒冷、伤病牺牲在雪山、草地和沼泽中。

在艰苦的岁月里,红原牧民群众救助、收留众多因伤病、掉队和失散的红军;为红军过草地、越沼泽引路当向导,把自己家维持生计的青稞和牦牛支援红军。红军长征在红原爬雪山、过草地、越沼泽的艰苦岁月里,红原这方热土和广大牧民群众给予了长征中的红军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为红军队伍保存了革命力量,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昔日泽国烽烟革命途,今朝红色经典尽风流。1960年7月,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草地艰难行及川西北人民在中国革命危难关头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红原县,周恩来总理题词命名“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故名为“红原”。

【传承】

孟夏草长,万物竞茂,红原的早晨却还是寒风瑟瑟。

5月27日一大早,记者来到邛溪镇烈士陵园,这里安放着189名烈士,守陵人罗建国28岁时接替父亲看守这座陵园,如今守护烈士陵园已经26年。

“我在父亲去世前接手了这项工作。”罗建国告诉记者。

罗建国的父亲罗大学是一名老红军,在巴中参加红军,1935年,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在一次战斗中因右腿负伤感染严重,行军途中右腿整日泡在沼泽地里,导致整条腿化脓无法继续前进。幸运的是,他得到当地村民的救治,在村民的照顾下,罗大学的身体逐渐痊愈,后来在红原安家落户。

1952年,中央慰问团来到红原,让罗大学去北京工作,但他拒绝了。这块土地让他活了下来,也埋葬着曾与他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他割舍不下,留在了红原守护烈士陵园,一守就是28年。

“父亲总是把陵园打理得干净整洁,烈士的墓碑被他擦拭得一尘不染。”罗建国回忆道,年少时,父亲常常给他讲述红军过草地的故事。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缺衣少食,只能吃草根树皮,有些红军太饿了,吃了有毒的野草,牺牲在了草地上。

1995年,罗大学在弥留之际,把罗建国叫到床前,希望他能继续做这座烈士陵园的守陵人。罗建国说,当时我有点抵触情绪,就问父亲凭什么让我做呢?

罗大学说:“那些躺在陵园里的烈士们,他们为了什么牺牲呢?你生在新中国,吃穿不愁,这可都是这些烈士们打下来的,可不能忘记。”

父亲的话深深打动了罗建国,他把父亲的期望和遗愿铭记在心,毅然接下了父亲守护烈士陵园的接力棒。

守护好烈士陵园,既是父亲的遗愿,也是儿子不变的初心。

【答卷】

1978年以来,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光辉和改革开放的春风,红原县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繁荣,创造了“一步跨千年”的人间奇迹。

5月27日,记者循着红色足迹一路追寻,走进夏日里的红原,这片承载着初心和使命的红色土地已是旧貌换新颜。

从县城出发一路向北,来到瓦切镇日干村。只见街道宽敞整洁,房屋建筑独具民族特色,成群的牦牛在草地上静静地吃草,湛蓝的天空蓝得像海,朵朵白云低空飘逸,远处的山丘起伏如浪,整个草原一片祥和。

这段时间,脱贫户泽让甲没闲着,他一边在工地打工,一边卖牦牛奶产品,积极为村集体出力。

日干村是红军走过的地方,也曾是贫困村。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当地实施“星级评定”激励机制,激发村民谋发展的内生动力。由镇村党组织引导,按照勤劳致富强、诚实守信强、遵纪守法好等七方面指标,最终评定各户的等级。

“前年我们家就评过一次红五星,觉得很光荣!今年继续加油干,争取再评一个红五星。”泽让甲说道。

据红原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星级评定”机制的建立,给当地牧民群众补足了精神之“钙”。牧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后,日干村有了新变化,2019年,该村实现整村脱贫,日干村党支部被评选为全省先进党支部。

变化不止在日干村。近年来,红原县以“基层党建堡垒强、群众内生动力升”为核心,在全县推广“党建+星级评定”机制。

目前,“扬长征精神、铸红原辉煌”已成为红原县干部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不断激发全县上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

记者:泽英 唐冲 梁万玲

关键词 >> 历久弥坚,红原,旧貌换新颜,初心,弥坚,旧貌,军长,历久,走红,百年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