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数说宝“藏”·70年巨变|总产值达57亿元,西藏特色农畜产品畅销全国

2021-06-03 来源:中国西藏网 分享:

近年来,西藏持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产品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西藏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62家,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57亿元,比2015年翻了一番。大量初级农产品经过深加工后,变成琳琅满目的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当雄,是拉萨有名的牧业基地。相比过去传统的牦牛肉销售,当雄县于2015年推出了有“身份证”的牦牛肉。在这种模式下,电子芯片在牦牛出生时便植入身体,上面记录养殖户基本情况和牲畜健康状况、免疫情况、疫苗接种等信息。待牦牛检查合格宰杀后可做成牛排、牛腩等数十种产品,同时每块牛肉都有编号、重量、牧民号、监督电话等,让消费者可以随时查验肉的品质、追溯肉的来源。

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2020年8月8日摄)。当雄县供图

“精加工的模式下,现在一头牦牛能卖到15000元以上,是过去的近三倍。”当雄县县长其美次仁说,截至去年底,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量已突破500吨,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目前,西藏已建成牦牛繁育基地21个、年育肥出栏7万余头,优质青稞基地214.4万亩、年产青稞近80万吨,并持续推进牦牛、青稞等农畜产品的深加工转化,涌现出了白朗有机蔬菜、隆子黑青稞、昌都阿旺绵羊、林芝藏香猪等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西藏农畜产品以鲜明的高原特色、洁净的生产环境受到市场青睐。位于拉萨市达孜区的西藏春光食品有限公司,从老百姓手中收购青稞,然后加工成饼干、香米、面粉等数十种特色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曾出口到日本、韩国、尼泊尔等国家。

青稞加工厂的工人正在将青稞米装袋(2017年4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有效巩固脱贫成果。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当乡龙桑村村民旦增,这几年选择把青稞卖到家门口的德琴阳光庄园有限公司。这家龙头企业年青稞加工量在10万吨以上,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种植户实现年增收4000多万元。

“他们会上门收购,收购价格比市场价还高。”旦增说,“没想到青稞加工成的特产很好吃,而且还能做出这么多花样。”

为保证特色农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标准,西藏围绕青稞、牦牛、藏猪、藏鸡、藏羊等高原特色种质资源,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力争到2025年青稞良种覆盖率达95%,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40%以上。

文字记者:李键

海报拍摄:张汝锋

海报制作:张宸、旦增努布

关键词 >> 西藏,农畜产品
分享:

相关阅读

  • 西藏新风貌:体育锻炼热情高 文化消费更丰富

    哪怕午休时间再短,“90后”藏族姑娘洛桑卓玛也要抽空去健身。她在拉萨经营着一家少儿模特和美育培训机构,大型活动前连轴加班是常态。但对于笃信“自律才有自由”的她来说,工作繁忙、高原环境...
  • 西藏拉萨颁发首张“三小一摊”登记证

    6月1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城北新胜源压面房负责人从拉萨市城关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西藏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这是西藏出台《西藏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
  • 奋力谱写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篇章

    “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各族人民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