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后启动连夜排查,发现一处变形加剧隐患点
| 2021-07-16 来源:四川在线 | 分享: |
四川在线记者 寇敏芳
“地震之后,我们立马组织排查,及时发现了一处变形加剧的隐患。”7月15日,阿坝州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告诉记者,地震后,该局立马调度了相关县市,当晚防灾监测员就对各自监测的地点进行了初步排查。

阿坝州地灾地灾防治队伍在排查隐患
汶川县威州镇索桥村1组烧房地滑坡就是那处变形加剧的隐患点。此前,专职监测员赵国凯在这个隐患点用埋桩吊石做了一个监测装置。凌晨1点左右,他赶到隐患点的时候,发现吊石离地间隙变大,推断滑坡体下沉变形。“我马上就喊附近的人赶紧撤走。”当晚,该隐患点直接威胁的4户12人从睡梦中被叫醒,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只靠专职监测员还不够,15日一大早,阿坝州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对汶川及周边县区的隐患进行排查。截至15日下午6点,共组织18支专业地勘队伍、56名专业技术人员排查核实各类地质灾害隐患350处,发现新增点1处,复核原有隐患点349处,其中变形加剧15处。其中,汶川县排查核实隐患点 40处,除了威州镇索桥村1组烧房地滑坡隐患点外,没有发现新增或者变形加剧的隐患点。
地震的破坏力十分明显,但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和失踪。汶川是怎么做到的?
一方面,与震中及附近乡镇强化避险转移,严格执行“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密不可分。为应对此次强降雨天气,截止15日18点,汶川县共计劝返处于危险区域的游客及外来人员2936人,就近转移至安全区域游客200人,转移群众3792人。
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周密的指挥部署,各项防灾措施才能落实到位。地震发生后,从省到县,立马开展调度,启动震后应急排查,并对危险区群众转移撤离。
据了解,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联合工作组已于15日一早迅速赶赴汶川县、卧龙特区指导震后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强化风险管控。工作组要求,州、县相关单位和部门要进一步压实防灾责任,持续落实各项防灾措施,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增派力量加强重点区隐患排查;对变形隐患点尽快安装专业监测设备并纳入监测平台进行监管;对现有避险场所进行安全性评估论证,必要时重新选择避险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