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深山峡谷崛起现代新城——“藏东明珠”昌都变迁记

2021-07-26 来源:新华社 作者:薛文献 陈尚才 分享:

这是昌都市卡若区(3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霓虹倾城,夜晚的昌都平静而温柔。街上是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霓虹洒入扎曲河和昂曲河,如诗如画。

收拾完碗筷,到楼下的茶马广场散步,这是居民永西和邻居近年养成的习惯。广场四周高楼林立,商贸繁华,夜色迷人。

这是昌都市卡若区一景(3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以前这一片是土木房,交通也不好,还经常停水停电,生活很不方便。”56岁的永西在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生活了一辈子,说起城市的变化,感触颇深,“如今我们都搬进了楼房,出门就是超市和医院,还有一个大大的步行广场供人们休闲。”

昌都,位于雪域高原东部,东连四川甘孜,南接云南迪庆,北抵青海玉树,素有“藏东明珠”“西藏东大门”之称。自古以来,昌都市卡若区就是藏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来北往的商贾会聚于此,歇脚再出发。

这是昌都市卡若区(3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但由于地处深山峡谷、交通不便,加之缺少合理规划等原因,很长一段时间里,昌都的发展受到制约,城市功能也不完善。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卡若区的发展慢不得,也等不得。”2012年,西藏自治区召开昌都工作会议,确定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并启动卡若区城关镇新一轮旧城改造工程。

这是位于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的茶马广场(3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

昌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霍映章介绍,由于城关镇被山水环绕,可用的平地不多,旧城区改造工程首先要做的,就是动员群众拆迁和平整土地。

按照现代城市定位,昌都市因地制宜、盘活资源,委托国内多家规划单位对城市发展方向、人口规模、功能布景特色进行科学规划。

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居民永西在新家中给花草浇水(3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

“目前,昌都坝作为商业中心,云南坝作为行政中心,马草坝作为文化体育片区,四川坝作为物流中心,各个坝区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霍映章介绍,在城关镇的打造中,不仅对旧城进行了改造,“十三五”期间还启动了山坡居民搬迁工作。

截至目前,已改造或搬迁群众3100多户,新建道路27条总长31公里,新建4个公园和广场,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在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车辆行驶在道路上(3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永西一家在启齿街的江嘎小区免费分到了一套196.81平方米的五居室,还领到了13万元的拆迁补助款。“现在用水用电方便,小区环境也很干净。”她说。

在昌都市干部庆振东眼里,昌都的变化可以用“惊人”来形容:“以前市区面积仅有4.6平方公里,6座跨河大桥。现在城市空间比以前扩大了近3倍,仅跨河大桥就有13座,城镇化率达35%。”

不仅跨河大桥与市区道路纵横交错,昌都市还在全西藏率先修通了第一条城市下穿隧道。

高原在自家的凉菜店中切菜(3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

“这条隧道总长度515米,宽30多米,隧道上部为步行街和商业广场,隧道内为机动车双向4车道干道,它的建设有效缓解了昌都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霍映章说。

27岁的四川雅安人高原在聚胜路开了一家凉菜店,生意很好。在城关镇做餐饮近8年,城市变化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里变得干净漂亮了,人口聚集能力也越来越强,现在平均每天营业额近800元,生意更好了。”

沿扎曲河、昂曲河逆流而上,河畔密布着住宅、商业、休闲、娱乐等中心。依山傍水,城关镇各具特色的建筑像散落的珍珠镶嵌在山谷间,层次分明,功能齐全,一座山水田园城市呈现眼前。

被誉为“藏东明珠”的昌都,再次焕发出熠熠光彩。

关键词 >> 昌都,藏东,深山,峡谷,变迁,明珠,新城,崛起,现代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