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西藏山南市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多举措使荒漠变绿洲

2021-09-0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

“缓缓的土沙丘上遍布草方格,远处还种着沙棘、花棒等植被,和以前举目四望都是一片沙的景象大大不同了。”每当驱车经过扎囊县桑耶镇时,记者都会对这里的景象心生感慨。

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这里土地沙化严重,植被稀少,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每到冬春季节,黄沙漫天,口罩、帽子是人们出门的必备品。

随着2005年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批准成立,这里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治沙技术向多元化发展,沙化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目前,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完成防沙治沙面积4.8万余亩,建成综合生态环境监测场,安装了小型气象站1处。

科学规划 示范引领

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设立以来,依托工程项目建设,立足科研引领、技术示范、集成推广,全力创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提供了成功的防沙治沙技术模式。

目前,示范区内试验了草方格、树枝方格、砾石方格、尼龙网方格沙障和砾石压沙等机械防风固沙措施,前挡后拉固底削顶、片林防风固沙、乔木防护林带、多用途桑防风固沙、灌木林防风固沙、乔灌草相结合等生物防风固沙措施;同时,筛选出了适宜的防沙治沙植物品种,坚持“乔灌草”相结合,树种选择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引进品种与乡土树种相结合,示范区种植沙生植物种类14科27属34种,成功试种推广花棒、柠条、沙柳、籽蒿、油蒿、梭梭、枸杞、沙打旺等引进沙生植物先锋树种。

“根据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的环境特点,我们采取丘间地造林,沙丘上实施沙障,沙障内栽植固沙植物和点播沙生植物种子,封沙育草的方式治沙。针对山坡沙地坡度大、种子位移严重等问题,采取沿等高线人工踩脚回头撒播。”据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区采用乔灌草混合搭配模式治理流动沙地,植被覆盖度达75.1%,而且能够自然更新繁育,形成了稳定的固沙植物群落。

通过15年的投资建设,示范区流动沙丘面积减少75%以上,沙尘气候明显减弱,连续6年无沙尘暴记录。

防沙治沙 助力脱贫

依托防沙治沙,实施林业草原生态工程,能够有效提高林草植被覆盖度,遏制风沙危害,改善生态环境与旅游环境,促进当地旅游业持续发展,带动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目前,山南在雅江北岸沙地区域,实施了万亩苗圃基地、千亩经果林、千亩甘草基地、百亩车厘子基地等一批生态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生态种植、生态旅游等多元生态产业扶贫体系和江北万亩林果经济带,建成苗圃基地9028亩,带动当地群众就业252人,累计增收1015.5万元。引进亿利资源、蒙草生态、江平生物等企业,在雅江北岸实施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甘草基地等项目建设,带动就业1432人,人均增收9000元,真正做到了把黄沙荒漠变成宜居家园、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探索实践出了沙生植物生态产业化的新路子,为防沙治沙工作注入了新动力。

扎囊县章达村村民达瓦卓嘎对记者说:“我已经在示范区工作2年了,一个月可以拿到4500元工资,这比外出务工要轻松许多。”

提升意识 共防共治

防沙治沙作为一项事关农牧民生活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社会事业,离不开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人民群众的参与、专业技术力量的投入。

近年来,山南市依托“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世界地球日”等活动节点,大力宣传防沙治沙法律法规、政策、先进技术和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参与的防沙治沙和生态修复社会氛围,极大地带动了全市防沙治沙项目建设。在防沙治沙工程实施中,积极引导培养专业技术力量,提升全民防沙治沙能力。通过多年的实践锻炼,逐渐培养出了一批有经验、懂技术、重实践的农牧民治沙队伍。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终年与风沙相伴,可没想到居然有战胜风沙的一天。在技术专家的帮助下,我们村里的百姓大都学会了种树、种草,所种植被的成活率都很高,如今的家乡一改往日风沙四起的景象,变得越来越美了。”达瓦卓嘎高兴地说。

一块块草方格整齐有序地在沙堆排列,喷灌设备正忙于喷洒……在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作用下,山南市境内的雅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