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阿坝州:“四字诀”巧解“三山一界”矛盾纠纷

2021-12-07 来源:川观新闻 作者:丁涛 分享:

阿坝州有省界1477.9公里、市州界1417公里,县界、乡界纵横交错。长期以来,毗邻地区群众围绕草山、药山、矿山和边界资源权属纷争不断,高发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而此类纠纷多为利益驱动下的涉众型纠纷,多数掺杂有历史、社会等因素,成因复杂、涉及面广、历时较长,调处起来难度大。

阿坝州政法机关到群众身边普及法律知识,防范矛盾纠纷。

但群众有需求,政法战线就必须有行动。面对让平安惠及更多群众这一新时代政法工作的“必答题”,近年来,阿坝州政法机关聚焦草山、药山、矿山和边界矛盾纠纷,创新实践联、防、调、处“四字诀”,用行动及成效作答。

一“联” 赋能区域协作

跨区域是“三山一界”矛盾纠纷的重要特征,稳控化解需要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

阿坝州秉承“干部多握手、群众少出手”的理念,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先后与毗邻的甘孜州、甘肃省甘南州和青海省果洛州、黄南州签订协作协议,围绕联防、联治、联控、联管、联调、联打、联建,搭建毗邻地区党委书记、政法委书记、乡镇和部门负责人沟通协作平台,完善州级每年一次、县级每半年一次、乡镇每季度一次的边际协作会议制度。

在依托微信群等载体强化日常联系的基础上,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等县(市)与周边友邻地区签订各类友好协议240余份,突出虫草采挖、搬牧季节,围绕“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针对性开展边际协作90余次,推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末端见效。

二“防” 源头管控危机

源头治理是防范化解“三山一界”矛盾纠纷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之一,阿坝州德法并重、打防并举。

——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大力推动“雪亮工程”延伸拓展,充分发挥2700余名网格员和各类群防群治力量的作用,提高风险发现能力。

——结合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扰基层事务等违法犯罪,强化法治震慑。

——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订单式送法上门,强化心理疏导,依托“法治阳光”栏目覆盖川甘青三省交界地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结合基层组织治理,完善乡镇党委政法委员工作机制,建强207个草山药山“临时党支部”,创新“背包调解”“马背调解”,就地就近服务群众,筑牢平安边际“防火墙”。

三“调” 依法定分止争

化解“三山一界”矛盾纠纷,党的领导是根本、厉行法治是前提、群众满意是关键。

阿坝州坚持党政主导,突出省挂牌督办案件,严格落实州、县(市)、乡(镇)三级党政领导包案责任制,“一事一专班”集中攻坚并加强跟踪回访。

牢固树立“政法+统战”理念,建立党委政法委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高僧大德和乡贤能人共同参与的“三山一界”矛盾纠纷专业性调解组织14个,调解协议经法院司法确认后生效,在法治轨道上发挥各界人士的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阿坝州25件省挂牌督办涉边界案件已化解24件、销案20件,尚未化解销案的也已转为“低风险”,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为群众发展致富营造了良好环境。

四“处” 坚守法治底线

稳控化解“三山一界”矛盾纠纷,最基本的目标是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守住法律政策底线。

阿坝州“从最坏处出发、向最好处努力”,在区分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不同对象、不同性质完善应急处突预案体系的同时,与毗邻地区共同建立联合响应处置机制,并加强联合推演、演练,确保参与调处人员任务清、责任明。一旦出现纠纷苗头,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严格按照多元化解“层级管理”和“边处置边报告”的原则,迅速、干净、果断联动控制事态,确保处早处小处了。

得益于早发现、早稳控、早处置,2019年以来,阿坝州“三山一界”矛盾纠纷全部做到控于萌芽、止于始发,杜绝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据统计,2021年,全州成功调处“三山一界”矛盾纠纷187件,成功率达97.9%,纠纷数同比大幅下降42%,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

(文/丁涛 图片由阿坝州委政法委提供)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