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葡萄酒产业成就迪庆雪域高原“紫色传奇”

2021-12-15 来源:云南网 作者:杨之辉 牟燕红 分享:

群山怀抱中的葡萄种植园

梅里雪山脚下,高原、雪山与河谷之间,藏匿着世间最美的葡萄酒庄园。一串串葡萄,串起了沿岸村民的脱贫致富梦。

凭借得天独厚的风土条件,迪庆人用智慧和汗水,让雪域高原昔日的荒坡变成了如今的“自然银行”,孕育出世界一流的高原葡萄酒。

20多年来,种植酿酒葡萄不仅让许多迪庆人脱贫致富,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让迪庆多了一张走向世界舞台的“紫色名片”。

一颗葡萄种子,种下了一个希望,形成了一个品牌;一串葡萄,“串起”了一个产业链,成就了一方百姓“紫色梦想”。

远处雪山掩映,近处葡萄满架

小葡萄变成致富“金串串”

“冰葡萄酒厂建成后,我们跟公司签订了葡萄种植销售合同,公司在种植技术上给予指导,按每公斤10元的保底价收购,品质好的每公斤可卖到15元,每亩每年就有5000元至10000元的收入。”

深冬时节,走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春乡的葡萄种植基地里采访,闻着山风送来的阵阵威代尔芳香,亦能体会到丰收的幸福。

来到相隔不远的保和镇兰永村里,葡萄基地种植户赵军正忙着采摘挂满枝头晶莹剔透的冰葡萄,黑里透红的脸颊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我们能吃上葡萄饭、穿上葡萄衣、住上葡萄房、走上葡萄路,全靠帕巴拉冰酒庄园的带动。”赵军自豪地说。

种植户眼带笑意,手扛肩挑搬运葡萄

兰永村花落坝村民小组距离县城只有五六公里,但由于不通电、不通公路,加之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活十分困难。

现在走进花落坝,水泥路修通了、水电接通了、汽车能开进来了。农民昔日的玉米地成了如今的葡萄园,曾经为挣钱苦恼的农户,成了葡萄种植行家。

村民赵仕芬今年53岁,2009年开始种植冰葡萄,现有6亩地。这些年来,她切身感受到了冰葡萄产业发展给自家带来的变化。“冰葡萄和中药材两项收入,让我家的收入比10年前翻了20倍。去年,我家光种植葡萄一项,收入就有6万余元。今年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估计还会更高些。”

发了家,致了富;有盼头,有希望。这是老百姓真真切切的获得感。这份获得感不仅“种”进了农户心里,企业也感同身受。

“年产冰葡萄3000吨、生产冰酒600吨,企业实现了产值约1.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这让云南藏地天香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其修成就感满满。

冰葡萄变成致富“金串串”,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经历,仅是维西县乃至迪庆州葡萄产业助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微小缩影。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迪庆州把发展葡萄产业作为发展绿色经济和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产业来抓。

近年来,葡萄种植涉及迪庆州5000多户2万多农民,每亩可实现葡萄种植纯收入约5000元以上,按户均经营3亩葡萄园计算,户年均可增收1.5万元以上。同时,农户在葡萄酒庄从事加工、物流、旅游业等相关行业工作,也可获得可观的收入。每年迪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酒加工产值已接近10亿元,已成为富民、富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又到一年采摘季,种植户欢喜忙碌迎致富

脱贫 “葡萄”酿成乡村振兴“美酒”

葡萄不仅能够酿出代表浪漫、美好的葡萄美酒,更能书写温暖、幸福的中国故事。

“现在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在维西县腊普河谷,冰葡萄马上要到采摘期,脱贫户舒秀英正在基地忙碌。她所在的塔城镇启别村,过去长时间处于贫困状态。

“自从村里发展了冰葡萄酒产业后,日子开始有了变化。6亩地流转给葡萄酒企业,我还在企业务工,去年全家收入超过了10万元。”谈及变化,舒秀英满脸笑容。

迪庆州坚持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着力打造高原高端葡萄酒产区,提升绿色发展能级,让葡萄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金果果”,让“绿色”真正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底色”。

高原、雪山与河谷之间,探寻最美香格里拉葡萄园

为保障葡萄销路,充分挖掘葡萄种植潜力,提高葡萄产业附加值,德钦葡萄产业园区、维西生物产业园区和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绿色产业园区先后引进了葡萄酒生产企业。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3个产业园区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管理和经营。

“种植农户最高年收入能达到13万元,亩均年收入最高的村民小组达到6200元。”德钦县委书记鲁志军告诉记者,该县葡萄种植户已达到2000户1万余人,农户户均收入达到1.38万元左右,亩均年收入保持在3000元以上。

迪庆州开展的高原特色农产品酿酒葡萄种植与深加工项目,还辐射和带动了四川、西藏周边酿酒葡萄的发展,为高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寻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接下来,迪庆州将葡萄产业作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加大扶持力度。”迪庆州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张漾彬介绍,要提升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抓好以德钦县为主的葡萄“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创建,坚持“一乡一特”和“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继续将葡萄产业纳入重点扶持范围,全力培育和打造百亿级产业链。

梅里雪山脚下,颗颗饱满的葡萄似精灵

小葡萄串起了紫色大产业

当冬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德钦县茨中村葡萄园时。不远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直插云霄,闪耀着动人的光芒。藏族少女俯身轻轻弹去覆在葡萄叶上的冰凌,好让这颗晶莹的紫色珍珠充分吸收每一缕阳光的能量。

雪域高原上,1.25万亩的峡谷坡地里,一颗颗紫色的果实,带着这片土地特有的印记,在炽热的阳光下蓬勃生长。

迪庆州处位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属生态脆弱地带。而葡萄酒产业是集生态涵养、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好的葡萄园与酒庄不仅酿造美酒,也改善生态环境、创造美景、塑造文化,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金沙江、澜沧江河谷地带的生态之变,正是迪庆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双赢”实践。

其中“小葡萄”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既关乎生态又关联文化。

心中的日月,梅里雪山风光无限

酿酒葡萄种植将昔日的悬崖峭壁、河滩沟坡等荒地变成了绿洲,如今,遍布的葡萄园也早已成为农民的“致富园”。

种葡萄种出了产业,也种出了风景。随着产业愈发兴旺,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酒庄逐渐成为迪庆“紫色旅游”的新地标。

在田园亲手种下一株葡萄树,在酒窖里品尝陈酿的美酒,在酒庄里领略香格里拉的葡萄酒故事,约三两好友,沐浴在阳光下,闻着纯天然的葡萄香,沁人心脾,品酒、聊天,白天赏雪山美景,晚上观浩瀚星空,悠然栖居……村民们也嗅到了民宿经济的商机,依托周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

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底气,除了风土“密码”、行业匠心,也与产业“土壤”息息相关。

多年来,迪庆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实现葡萄种植者、葡萄酒生产者、葡萄酒消费者等要素构成的葡萄酒产业链这一良性的生态系统。

游走在香格里拉产区的葡萄种植园内,黑比诺、赤霞珠、霞多丽 ……世界著名的酿酒葡萄品种四溢飘香、芬芳馥郁。与之相对应,香格里拉、酩悦轩尼诗 …… 一个个龙头企业竞相到来,在政府支持下,努力形成企业品牌,更致力于打造葡萄酒产区品牌。

在德钦梅里酒业董事长郑乔平看来,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及旅游业的支持,三者融合,不仅有利于传播葡萄酒文化,促进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优化当地经济结构,也有利于丰富文化产业的内涵,促使文化产业向纵深领域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升级。

迪庆州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傅龙云说:“发展酒庄文化旅游和葡萄园生态旅游,形成集农业、旅游、文化为一体的葡萄产业链,形成葡萄产业化开发、集团化经营的格局,使葡萄产业成为具有迪庆特色的一大农业优势产业。”

迪庆州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张漾彬表示,“借助香格里拉旅游发展规划,促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成为高原葡萄酒产业新的发展亮点,将葡萄酒庄旅游融合到香格里拉旅游线路规划中,在全国推介旅游活动中大力推荐香格里拉葡萄酒,在宣传香格里拉的同时,也宣传香格里拉葡萄酒。”

葡萄和葡萄庄园,让荒地变绿洲

随着迪庆州葡萄酒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葡萄酒与种植、酿造、旅游等一二三产业不断深度融合,“葡萄酒+”的产业发展模式也让迪庆葡萄酒产业“再发新枝”。

葡萄熟了,梦想近了。小葡萄串起了大产业,“香格里拉葡萄酒”这杯佳酿将散发出更浓郁的芬芳。

而香格里拉产区,也正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雪域高原上的时代答卷,以其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牟燕红 摄影报道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