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青海土豆如何从卖原料走向卖产品?

2022-01-06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吕锦武 分享:

查甫藏族乡药水泉村村民王学良将丰收的土豆装车。

查甫藏族乡药水泉村村民费广月家的土豆喜获丰收。

马铃薯产业在青海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仅次于油菜的农作物。近年来,国家实施马铃薯第四大主粮战略,省委、省政府把马铃薯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十大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在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生产、综合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当前,我省马铃薯产业已形成种薯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市场化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实现了一颗小土豆从“温饱土豆”到“脱贫土豆”再到“致富土豆”的华丽转身。

万亩基地初具规模

马铃薯俗称土豆,在青海高原广泛种植。由于充沛的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青海马铃薯存积大量的淀粉,口感独特,逐渐成为青海许多地区群众的主食,民间还有“五谷不成也无患,只要有两亩洋芋蛋”的说法。

据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科长郑惠普介绍,海东市是我省主要农业区,马铃薯是海东市的主导农作物,它以丰产、抗旱、粮菜经饲兼具的优势,在海东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东市将马铃薯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优化产业布局,建成了平安区三合镇、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乡、乐都区中岭乡、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山乡、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藏族乡等8个万亩基地、13个千亩基地、124个百亩基地。

2021年12月28日,记者来到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湾子村。这个村地处浅山区,土质适合种植马铃薯,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100公顷,种植的青薯9号品质好、产量高、收益好。袁发存是湾子村的种植大户,2012年他成立了平安区欣荣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本村土地120公顷,其中种植马铃薯53.3公顷,除了留种外,大部分已销往内蒙古、广西、云南等省区。

在袁发存看来,近几年,马铃薯种植销路不成问题,但价格一直徘徊在每千克八九角钱左右,只有走精深加工之路,才能提高马铃薯的产品附加值。

平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秀梅告诉记者,2021年,平安区种植马铃薯6433.3公顷。平安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仍处在回收、分拣、分级存放、销售等初级阶段。

查甫乡的思考

为进一步了解马铃薯的产销情况,记者来到地处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脑山区的查甫乡查一村。村庄很安静,村里的马铃薯被收购点收购了,村民们不再为销售忙前忙后。

村民何得胜告诉记者,因海拔高气温低,小麦产量低,马铃薯种植成为农民的首选。2016年,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何得胜种了0.68公顷马铃薯,当年除去成本收入两万多元。2021年,政府免费提供了有机肥和地膜,给了他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的信心。何得胜在本村流转土地14公顷种植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三千多千克,村口的收购点按每千克0.9元收购,净收入达到二十多万元。

何有财兄弟3人是查二村的马铃薯种植大户,也是查甫乡马铃薯种植的带头人。2014年,3人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6.7公顷种植了马铃薯,吸纳本村及周边务工人员两百多人从事锄草、施肥等工作,村民既能顾家又能在家门口挣上钱。

“现在我们兄弟3人不仅挣了钱,还在平安县城买了楼房。”何有财高兴地说。

查甫乡党委书记沈圆平告诉记者,马铃薯产业已成为查甫乡农业领域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查甫乡依托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契机,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设立10处规模较大的收购点,助力“一乡一品”产业发展。2021年10月,内蒙古、云南、甘肃、四川等省区的经销商慕名而来,直接在地头收购马铃薯。2021年,查甫乡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400公顷,户均收入2.8万元,人均增收六千多元,总收入达四千多万元。

沈圆平说,目前,查甫乡“一乡一品”产业已形成规模,为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查甫乡将与龙头企业合作,以12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的形式,计划投资6300万元建设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年计划加工马铃薯8.5万吨,生产淀粉1.2万吨,加工蛋白粉1000吨。

如何从卖原料走向卖产品?

就青海马铃薯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记者采访了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舰,他为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21年,我省马铃薯种植面积8.7万公顷左右,总产量约200万吨,其中外销100万吨,淀粉等加工使用30万吨,种薯20万吨,省内消化50万吨。

王舰告诉记者,马铃薯是适应冷凉气候环境的作物,是目前全世界种植区域最广、适应性最强的作物。我省海拔高、温差大决定了马铃薯的品质,所以我省的马铃薯发展优势明显。我省马铃薯加工品质好,做淀粉时糊化温度低、进度高,能够节约能源。

青海省马铃薯也具有区域优势,可做种薯,也可做商品薯。虽然青海马铃薯相比全国种植面积小,但我省马铃薯脱毒、育种等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今后,青海可利用高原现代农业绿色环保的特点,提高农作物产量附加值。

马铃薯在我省每亩产值达到两三千元,是一般农作物产值的3.6倍,“青海省耕地面积的70%是山旱区,马铃薯是当地群众最主要的口粮和收入来源,是老百姓收入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加强马铃薯产业发展有助于当地群众致富。”

王舰说,2000年,立足马铃薯产业发展全局,我省首次提出“青海——中国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天然家园”,脱毒马铃薯种薯的使用是马铃薯种植增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比一般的马铃薯单产提高30%。青海马铃薯产业要发展,就要做好种薯产业,立足青海,面向西北,兼顾全国,全力打造青海有机马铃薯品牌,提升青海马铃薯在全国鲜薯市场的竞争力。依靠国家政策,引进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加工青海优质的马铃薯原料,将外销商品薯加工成产品,以推动马铃薯产业由“卖原料”变成“卖产品”,提升我省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助推农民增产增收。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