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乡村振兴看青海丨海南州:特色种植拓宽群众增收路

2022-05-2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潘彬彬 才让本 分享:

来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塔秀乡巴塘农场的青稞种植基地,眺望无垠绿野,面积1.6万公顷的青稞基地蔚为壮观。

贵南县平均海拔3300米,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是青稞生长的天然温床。

贵南县青稞种植基地是海南州以藏羊、牦牛、青稞、油菜“四大产业”联盟为依托,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农牧产业体系的一个真实缩影。

(资料图)一望无际的青稞地。新华网发

海南州现有耕地9.3万公顷,拥有认证有机种植基地24.6万公顷。过去五年,海南州各地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呈现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丽画卷。

2022年春耕伊始,海南州农牧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环节开展跟踪服务,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由于技术措施到位,各地种植的油菜长势喜人。

“我去年种植了20公顷的‘青杂四号’油菜新品种,亩产达到了190公斤,比原来种植的品种平均增产近50公斤,增产效果确实好。”海南州共和县塘格木镇曲宗村油菜种植大户公保从2021年开始试种油菜新品种——“青杂四号”,新品种比当地种植的常规油菜品种增产幅度达20%-30%。

从新品种推广试种中,塘格木镇地区的种植户看到了油菜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和增收效益,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青杂四号”油菜新品积累了经验。

(资料图)田间,一块块油菜地花开正艳。新华网发

夏日,蔚蓝的天空中几行大雁飞过,微风吹拂龙羊湖水泛起涟漪。在共和县鑫邦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村民们正在清扫晾晒场地,整理储货间……

过去,共和县龙羊峡镇龙羊新村经济结构单一,村民增收难。2014年共和县鑫邦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改变了这一现状。

合作社理事长罗建帮介绍,龙羊新村气候环境好,并且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油用牡丹种植业既拓宽了产业,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你瞧,白色花瓣、黄色花蕊,它们样样都有价值。”罗建帮告诉记者,油用牡丹花瓣可以做茶,果荚可以育苗,籽粒可以榨油,丹皮可以入药,经济价值非常高。

这几日,海南州贵德县清清黄河碧波荡漾,两岸郁郁葱葱。位于河西镇团结村美地花田农场内,各色花卉争相绽放。

(资料图)农户查看特色种植水果的长势。新华网发

团结村因种植花卉让昔日平淡无奇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了充满田园气息的“世外桃源”。旅游旺季,来美地花田农场拍婚纱照、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团结村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将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结合,五年来,海南州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兴特色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补齐发展短板,积极打造农业景点,完善基础设施,让特色种植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共和县恰卜恰镇次汗素村地处城乡接合部,地理优势明显,加之地下水资源丰富,从事蔬菜种植的人数占全村总人口的50%。目前,村里有蔬菜大棚140座,2021年纯收入200多万,平均每户约有5万元的收入。

(资料图)农户展示在大棚内收获的蔬菜。新华网发

“次汗素地理位置优越,我们将继续在盘活蔬菜产业上做文章,把蔬菜产业逐步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做大优势,做强品牌,进一步壮大‘大棚经济’。”次汗素村党支部书记东周才让说。

如今,像次汗素一样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的乡村在海南各地屡见不鲜。温室大棚种植的各类蔬菜,正源源不断地丰富着各族群众的饭桌和膳食选择。

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组建合作经济组织896家;打造“两品一标”51个,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45亿元增加到70.7亿元。一组组数据,见证和记录了这些年海南州农牧业的步履铿锵。

农家旁,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一个个农业合作组织竞相崛起;田野上,绿油油的青稞孕育着希望和生机。如今的海南,特色农业正结出累累硕果。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