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青海巴塘:“高颜值”换来“高产值”

2022-07-15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簇簇竞相开放的狼毒花,朵朵糖豆般盛开的硕花,遍布草原的黄蘑菇、白蘑菇……盛夏的巴塘草原水草丰美,风景如画,骏马在蓝天下飞驰,牛羊在绿草间游走。

“在草原最美的季节,一定要来我们这里做客啊,新建的旅游自驾游营地刚刚提档升级。来感受一下嘛。”下巴塘村第一书记齐美多丁在电话里盛情邀请着。

7月初的一天,我们一路驱车赶往下巴塘村。这个位于青海省玉树市巴塘乡的纯牧业村属于高山牧场,蜿蜒铺设的乡村公路像黑丝带一样绕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中,美丽的草原风光一览无余,身处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牧人们早早就开始享受难得的草原美景了,他们在阳光下席地而坐,野餐、玩耍、跳舞,欢声笑语飘荡在草原上,徜徉在人们心间。

来到下巴塘村旅游扶持自驾游营地,数十座富有民族特色的白顶黄边藏式帐篷和藏式木屋点缀其间,如同散落在草原上的钻石,阵阵欢呼声、歌舞声不时从营地传出。

“我们这个自驾游营地,是2021年在青海玉树和北京密云两地的支持与资助下建设的,今年我们又新建了一座射箭场,新增了藏式木屋,赛马场也要开工了。”齐美多丁介绍道。

顺着木栈道走进木屋,极具民族特色的矮脚藏式木桌、一体多用的木椅整齐摆放着,各类餐具一应俱全,精美的电灯被擦得干干净净。

“这里以前就是一片草场,现在成了我们村集体收入的‘风水宝地’,给村民们带来了新希望。”下巴塘村包村组长样尕才仁在一旁说,“去年仅开张营业4个月,除去水电、人工成本,收入近13万元,尽管每个人分红不多,但村民们这一看就有奔头儿啊。”

样尕才仁介绍说:“我们的生态木房、遮阴帐篷、木桥栈道修建质量都很高,还配套了桌椅床凳、厨房用具、娱乐用品、亮化等设施,就是想让游客能有更好更舒适的体验。”

自驾游营地项目没有建设之前,下巴塘村没有任何产业发展项目,全村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单一、传统的畜牧业,每家或多或少都有些牛羊,基本生活还能保障。然而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村民们的收入就会受影响。

“以前靠天吃饭,如果牛羊出栏率低或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当年的收入就只能听天由命了。”齐美多丁说,而今,自驾游营地项目的建设给村民们带来了新希望。

“除了邓卡寺社的50多户村民被征了地,他们用土地入股之外,村里剩下的所有人都是免费入股。当然,按照土地入股的分红时会比其他人分得多点儿。”样尕才仁自豪地讲,自驾游营地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分红,还有稳定的就业岗位。

35岁的旦增江永是土生土长的下巴塘村人,也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3月,他参加了玉树州囊谦县慈善培训学校的“雨露计划”学习厨艺,两个月后顺利拿到培训资格证,并成功在村自驾游营地上岗。

“我现在随随便便就能做35种菜品,在自己村的营地当厨师,每个月收入有5000元,比外出打零工强多了。”旦增江永说。

“今年,在我们下巴塘村,像旦增江永一样通过‘雨露计划’学习装修、厨艺等职业技能的有12人,都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心愿。”下巴塘村党支部副书记久美森格介绍,当前,旅游扶持自驾游营地项目顺利实施,已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拓宽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未来,我们希望能把村里的旅游项目搞起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大家在共同致富的路上谁都不掉队。”齐美多丁说,村两委筹划的旅游项目正在落实,他们想让村里的百姓吃上“旅游饭”,发起“旅游财”,把草原生态的“高颜值”转换成牧民手中的“高产值”,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本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 本报通讯员 谭梅)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