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玉树,牦牛之地印象

2022-07-21 来源:中国西藏网 分享:

7月20日,首届中国(玉树)牦牛产业大会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举行,中国肉类协会授予青海省玉树州“中国牦牛之都”称号。

玉树州位于三江源头,素有“牦牛之地”的美誉。牦牛由于其相对温顺的习性,早在符号性岩画时代就被高原的先民驯服。

生存在高寒地区的人们能在这里一辈辈生息,离不开牦牛肉特有的营养,使营养得到补充、筋骨得以强健、免疫能力得到提升。在玉树食用牛肉也是最普遍和基本的食物。一个月中食用4、5次“手抓牛肉”是常事,在婚丧嫁娶、节庆迎宾时更是不可或缺。秋冬之交有的人家宰食3、5头之多,到了冬至前后,人们选用优质的肉切割成条状放在麻袋里然后在通风的地方风干,以备在青黄不接、畜类膘情跌弱的春夏季节食用。

牛皮一般制作成储藏青稞、面粉等物的包、袋和新生儿的襁褓,更广泛地应用到日常的衣袍、鞋帽、绳索等用品。在玉树通天河古村落“仲达仓”,笔者见过可装3吨青稞的牛皮制作的粮仓;毛绒的用途主要是制作帐篷的原料,而帐篷是这个牛背民族“逐水草而居”流动的家园。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的唱词中有在嘎嘉洛草原上,格萨尔王妃珠姆的父亲在虎峰宫下扎有能赛马的牛毛巨型帐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寒地区的人们对牦牛产业发展的期待和渴望。牛粪主要用以御寒、烧茶煮肉,也有人以牛粪为原料制成藏香,在市场很受欢迎。牦牛以前是唯一可以载驮货物的交通工具,四季轮牧转场驮牛必不可少。

相应的生活派生出相应的文化现象。长江,被当地人起名为“母牛河”,藏语音为“治渠”。以牛命名的山川也比比皆是,如牛心山、牛脊梁、牛蹄弯、牛鼻子山;藏族称牛为“诺”,意为宝贝。男孩子有起名“诺布”的,意思是宝一样男子。女孩子起名为“诺增”,意思是聚宝的仙子。曾听父亲讲,在藏族百姓的习俗中,男女相爱未婚分娩,男方必须送2头母牛到女方家中。在民间歌舞中,牛也是主角,有的舞蹈动作是模仿牛的样子,情歌、山歌中更是必不可少的。牦牛在雪域牧民的心中也是忠诚、勇敢、力量、认真、踏实的象征。

一定的牦牛数量在草原生态保护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祖祖辈辈在治多草原驻牧的原治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苔莱·索巴深有感受地说:“我们家每次转场迁徙,到上一年放过牛的草山,那里的草长势好于别的地方。那是牦牛补给的营养,还有牛蹄踏过的地方草种籽不易被风吹掉,土盖在上面,又有雨雪养墒,从来没有过黑土滩的事情。”

时代在发展,牛背上的民族走到今天,牦牛产业喜逢千载机遇。玉树牦牛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各级党委政府将支持牦牛产业作为发展和稳定的支柱和根本加以重视、投入,金融方面有“牦牛贷”扶持,发展生态畜牧业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而雨后春笋般的合作社、特有种畜基地搭建起畜产品增值、牧民增收的新平台,相信玉树牦牛发展的路子将越走越宽广。正如这次宣言所述:坚持绿色有机高端产业发展方向,构建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的牦牛产业联合体,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增产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齐心协力谱写健康现代幸福生活新篇章!(中国西藏网 图、文/才仁当智)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