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西藏山南乡村产业发展见闻

2022-07-29 来源:新华社 分享:

在琼结县千亩蔬菜基地,员工正在放辣椒吊蔓线(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戴着遮阳帽,一边修剪辣椒枝条,一边系绳吊枝,两三人搭档,有说有笑。这是记者在西藏山南市琼结县千亩蔬菜基地看到的场景。

“家里土地都流转出去了,到蔬菜基地工作,有稳定收入,同时方便照顾老人。”作为西藏农村第一代产业农民,琼结县下水乡措杰村村民卓嘎,和200多名附近村民一样,在蔬菜基地务工,不仅可以拿到每亩936元的土地流转费,每月还能挣到4800元工资。

这一蔬菜基地总投资2.9亿元、占地2000亩。然而,2019年一期项目投产后,当地企业缺乏种植、管理等人才,亏损1000多万元。2020年,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干部引进安徽蔬果种植龙头企业,组织安徽省农科院专家对口支援。目前基地种植巧克力番茄、水果玉米等83个品种,日产2万多斤蔬果,供不应求。

7月11日,在琼结县千亩蔬菜基地育苗大棚内,基地负责人管大鹏(右)和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播种流水线。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受益于安徽省援藏企业的帮扶,蔬菜基地不仅获得了蔬果良种,还引进了先进技术与管理。正在调试智能播种机的基地负责人管大鹏介绍,二期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全流程机械化作业大棚,还建设了集约化育苗棚,可批量培育幼苗对外销售。今年全部投产后,将提供就业岗位400个,日产蔬果5万斤以上。

作为安徽省对口支援地,西藏山南市近3年来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项目建设,增强当地发展内生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批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

夏日高原,绿野葳蕤、山花烂漫,一个个白色蜜蜂养殖箱点缀其间。西藏拥有适合蜜源植物生长的阳光、空气和土壤。西藏夜伴蜂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亮富多年来在山南市的高山峡谷养蜂酿蜜,产品迅速形成品牌。

7月11日,蜂蜜产业技术人员(右)在蜂箱旁,向从日喀则市前来参观学习的客人介绍养蜂知识。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作为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和山南市乃东区招商引资企业,这一公司与乃东区、错那县等7个县(区)签订技术服务协议,今年投放蜜蜂2170箱,带动1769户村民稳定增收,预计户均收入1.5万元以上。

“以前从没见过蜜蜂养殖更不会养,去年县政府提供蜂箱、企业技术服务,养殖20箱蜜蜂带来年收入13000多元。”错那县觉拉乡村民央宗说。

“高海拔特殊的自然环境,蜜蜂极少感染蜂螨等常见疾病,蜂蜜产品的淀粉酶活性与黄酮含量高于平原产品。”张亮富说,未来5年将把蜂蜜产品打造成特色旅游商品,建设现代化工厂和科研基地,通过大数据实现智慧化养蜂。

在奋战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山南市扩大招商引资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还因地制宜挖掘高原特色旅游。距山南市区78公里的措美县哲古镇,平均海拔4600米,拥有集湖泊、雪山、牧场、野生动物为一体的旅游资源。

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房车营地一角(7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哲古镇哲古社区的广场整洁、湖泊明净。不远处的房车营地已建成,路边的观景台和民宿酒店正加紧建设。“小湖泊以前是臭水沟,安徽援藏投入1.55亿元,整治人居环境、建设旅游景观设施等,才有今天的壮美景观。2021年以来,工程建设方已为当地村民发放务工费1800万元。目前有17户村民报名经营民宿。”哲古社区党总支书记次仁巴珠说。

“最近几年到这里自驾游、房车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硬件条件改善了,以后发展会越来越好。”哲古社区居民白珍开设了一家特产店,即将正式营业,她憧憬着未来旅游业带来人气与收入。

在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大力帮扶下,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为多个县(区)注入急需经济资源,有效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据了解,“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分别安排援藏资金6.36亿元、7.1亿元,资金大部分用于民生相关的产业项目。(记者刘洪明)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