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绘就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画卷

2022-08-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
  

  图①:西藏雪山风光。旦增西旦摄

图②:那曲市群众跳起锅庄舞,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新华社记者 周荻潇摄

图③:吉隆边检站民警为当地村民送去节日礼物。鲜 敢 王天琪摄影报道

图④:列车行驶在拉林铁路上。本报记者 徐驭尧摄

  羌塘草原  生机无限

  本报记者  琼达卓嘎

  今年34岁的次成塔青是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扎县境内的一名野保员。当野保员13年以来,次成塔青每天早上9点吃过早餐后,认真检查一下装备——一辆摩托车、一架望远镜、一袋干粮、一本记录册,然后熟练地骑上摩托车开始巡逻。

  “一天的巡逻里程有时多达300公里,到晚上8点多才能回家。”次成塔青说。

  救助动物,是巡护路上的重要工作。前段时间,野保员们接到群众反映:一只落单的藏野驴困在附近的沼泽地里,情况十分紧急。次成塔青立刻与同事驱车前往。到达现场后,他们先在藏野驴周围挖开一个大口子,再灌上一些水,用绳子将藏野驴四肢捆住,然后借助沼泽水的浮力,慢慢将藏野驴拖出沼泽。

  次成塔青对野生动物的活动地十分熟悉。他指着不远处的山丘说:“那边藏羚羊多,南边那几个山头岩羊多,前面色林错湿地是黑颈鹤的栖息地……”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在那曲市和阿里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大型珍稀濒危高原野生动物的密集分布区,栖息着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被誉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

  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宗嘎介绍,西藏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得益于一系列有力保护措施:划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严格禁止盗猎,定期进行巡山,对藏羚羊等重要物种种群活动进行监测;在藏羚羊、黑颈鹤等分布区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聘请当地农牧民参与保护管理。

  发展水电  造福民生

  本报记者  鲜  敢

  面对着水情中心里各式各样的测量仪器,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公司苏洼龙分公司水情值班员昂旺卓玛认真地记录着各个数据。虽然忙碌,可她脸上始终带着笑容。最近有件事更让她高兴,那就是家门口的苏洼龙水电站已投产发电。“我是一点一点看着它建起来的,就和看孩子长大一样。” 昂旺卓玛说。

  苏洼龙水电站是重点水电项目,也是国家“西电东送”接续基地的先导工程。待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180万吨。

  昂旺卓玛家所在的昌都市芒康县索多西乡,地处金沙江峡谷深处,耕地资源不足,群众就业渠道有限,长期是深度贫困区。

  生活的转变,来自当地水电开发。参建企业结合项目建设,面向像昂旺卓玛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开设定向招生、培养、安置的“三定”培养班。

  “读书不花钱,就业有保障,我现在每个月都能领到1万元的工资。”昂旺卓玛补充说。

  “水电站建设中,就得本着开发一方资源、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华电金上苏洼龙分公司总经理罗宗伟说。

  水电惠藏,造福民生。依托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的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总投资3600亿元的国家级大型风光水储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

  “将西藏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助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需要,也是接续川滇送电、带动西藏新能源开发和外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需要。”西藏自治区发改委负责人表示。

  “出行、医疗、教育条件一天比一天好,大家可以就近务工,也可以开餐馆、开超市、卖果蔬、卖特产,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昂旺卓玛说,乡亲们的收入多了,日子美了。

  千年古城  历久弥新

  本报记者  袁  泉

  近距离临摹清代《香巴拉之战》壁画,倾听非遗古乐,拿起画笔做一次藏毯设计师……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在拉萨市吉本岗艺术中心里,总有三五成群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吉崩岗拉康是拉萨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拉萨现存唯一一座完全按照坛城结构建造的古建筑。但多年的风雨沧桑,一度让这里黯然失色。

  2017年至2019年,拉萨市城关区文旅局投入财政资金,完成了保护性修缮。为发挥古建文化底蕴、促进西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拉萨市城关区政府创新机制,引入第三方文化团队开展保护性改造和长期运营,将其升级为吉本岗艺术中心。

  “通过防水改造、电力系统升级、博物馆级灯光系统架设、功能性空间建造等一系列工作,这座清代古建筑焕发出全新光彩,更具备了举办国际性文化艺术展览活动的条件。”吉本岗艺术中心负责人方堃说。

  在拉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改造的成功范例不只是吉本岗艺术中心。

  八廓古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囊括了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在内的20多座寺院及50多座古建大院。百年老店“夏帽嘎布”、老光明岗琼甜茶馆、玛吉阿米藏餐吧、“北京丛康”等旺铺鳞次栉比。

  2009年,八廓古城的核心——八廓街被列入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2年,八廓转经道上约3000个摊位搬离,妥善安置于古城附近的新建商城,古城改造工程实施。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古城保护工程已先后实施了4次,使古城基础设施、居民居住环境、古城特色风貌等都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

  “我们通过对古城风貌、建筑样式、音乐和壁画等细节元素的研究,深感一柱一梁一块石片都是活化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在高原上赓续不断的文化记忆和团结史诗,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方堃说。

  “茶与盐巴”  相亲相爱

  本报记者  琼达卓嘎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那时候边境偏远地区普遍缺医少药,我在部队里是卫生员,就想留下为群众做点事。” 朱祥务坚定的话语里透着军人本色。

  1998年,在西藏亚东县当兵的朱祥务从部队退役,在亚东县开办个人诊所。他曾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多年来一直以服务当地各族群众为荣。

  “这些年他就像我的儿子一样照顾我。”80岁的格桑卓嘎说。格桑卓嘎儿子身患残疾,又有孙女需要抚养。朱祥务看到老阿妈家庭状况十分困难,便不定期去慰问,还免费给格桑卓嘎一家人提供所需药品。格桑卓嘎的孙女白玛央宗在西藏内地班上学期间,朱祥务每月给她寄600元的生活费。“在学校不要怕花钱,钱不够花,‘朱爸爸’给你汇。”好几次,电话那头朱祥务声音里那股子热乎劲儿让白玛央宗泪流满面。

  格桑卓嘎并不是唯一得到朱祥务帮助的人。过去10年,朱祥务资助了3名亚东的藏族学生上学。

  “入伍的第一年,我因公受伤,当地的老百姓犹如亲人般照顾我……”朱祥务说,“在这里,我们各民族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谁也离不开谁。”

  亚东县仁青岗村3位藏族阿妈心系驻防解放军官兵,40年来义务为哨所送菜、送信。官兵们也时常下山慰问,给乡亲们送去药品和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亚东县还与当地驻军结对共建,持续开展帮扶活动。

  不仅是亚东县,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雪域高原处处盛开。去年以来,《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出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

  全民健康  一个不少

  本报记者  徐驭尧

  在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父老乡亲们排起长队,一个个挤到陕西省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眼科医生郭红亮面前。郭红亮详细检查乡亲们的眼睛,虽然条件简陋,但他却看得分外认真。这是在开展白内障筛查。阿里地区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光照紫外线很强,中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很高。

  郭红亮经常带着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医生们下乡,筛查白内障患者,并安排他们去地区人民医院开展全免费手术救助。截至目前,他们共下乡筛查3000多人次,筛查出白内障患者130多人。

  除了白内障,大骨节病、包虫病、先心病……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医生们针对当地常见的地方性疾病开展广泛的筛查和救治。

  “手术刀、镊子、止血钳……”今年3月28日,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室里,首次为当地群众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中,远在千里之外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的医生们对阿里医生进行远程指导。在援藏医生长期的“传、帮、带”下,阿里地区医院本地医生的医疗水平不断成长,如今已经能开展膝关节置换术、心脏搭桥术、开颅手术等多种复杂手术。

  “本地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群众可以在阿里享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第七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队长、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院长陈晨说,“全民健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西藏自治区卫健委党组书记谭相东说:“‘十三五’以来,国家和自治区累计落实投资62亿多元用于支持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西藏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碘缺乏病、大骨节病、饮水型氟中毒等地方病达到控制或消除标准。”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05日 10 版)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