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2-08-08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

  底图:西宁城市风光。
  新华社记者 张 龙摄
  数据来源: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组织部 青海省统计局、生态环境厅、水利厅等

昆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千峰耸峙,挺立起广袤高原不屈的脊梁;

长江、黄河、澜沧江川流不息,滋养着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

这里是地球第三极,这里是大美青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青海考察调研、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心系各族人民、情注高原大地,提出了“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的殷切嘱托,为青海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十年来,青海牢记嘱托,奋发进取,着力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湿地面积稳居全国第一,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占比持续保持全国最高。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创新开放、文明和谐、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一幅更加美丽、富裕、和谐的发展图景,正在“中华水塔”、三江源头浓墨重彩地绘就。

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

高原最美仲夏时。

青海湖水天一色、浩渺无垠,水体面积如今已达4625.6平方公里,比十年前增加了近220平方公里,相当于增加了34个西湖水体面积;牛头碑下、姊妹湖畔,湿地星罗棋布,一派水草丰美景象,涵养黄河之源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湖泊数已增加到5849个,创历史新高;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澜沧江大峡谷,旗舰物种雪豹时不时在观测镜头前亮相……

两次到青海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都对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好地球第三极,是青海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启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铁腕治理,久久为功。青海的生态名片越擦越亮,绿色本底愈发牢固——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在广袤高原大地上持续顺利推进;2016年到2020年,三江源地区向下游输送水量年均增加近100亿立方米;35个国家考核出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全省湿地面积稳居全国第一;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近5年来新增林地面积达1800多万亩,高寒草地修复成效显著。

制度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行大部门制改革,破解“九龙治水”弊端;创建“1+N”治理体系,为生态保护筑牢“四梁八柱”……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经过历时近6年的试点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去年正式设立,面积达到19.07万平方公里,较试点面积扩大了近六成。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探索基础上,一幅更壮丽的画卷正在铺展:2019年,青海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截至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体制试点任务已经全面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已正式获批,昆仑山国家公园前期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牧民尔杰仁增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黄河源头、姊妹湖畔。尔杰仁增曾是生态移民,如今的新身份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内有1.72万名牧民像他一样,放下牧鞭,从草原利用者转型为生态保护者与红利共享者,守护着美丽山川。

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目前,青海2022年“绿电五周”全清洁能源供电活动顺利完成。这是青海2017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创新探索绿电实践活动,一次次刷新纪录。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6月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青海充分利用高原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清洁能源建设跑出加速度:截至去年底,全省电力装机中清洁能源占比达90.83%、新能源占比达61.36%,持续保持全国最高;伴随着世界上首条专门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线路(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投运,高原绿电源源不断远送外省,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着青海力量。

近年来,青海通过技术创新、通道建设,解决清洁能源发展“卡脖子”难题,让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愈发鲜明。

察尔汗盐湖,绿色的浪花拍打着白色的盐滩,卤水在戈壁盛夏烈日照射下结晶,在近百平方公里的广袤盐田,数十艘采盐船昼夜作业。近年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钾资源综合回收率已经提升到75%,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发产品20多种,实现了盐湖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

国内首个万吨级碳纤维基地在西宁投产,“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超过400万头(只)牦牛、藏羊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全省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925个,去年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4.7%;全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200条,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着力培育构建以“四地”为主体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一批“龙头项目”“单项冠军”发展壮大。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至2021年,青海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97.4亿元。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面向南亚的商贸通道建设,提升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运营水平,办好青洽会、环湖赛、国际生态博览会、“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等,青海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共建和谐家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如今,青海已经在全省39个乡镇、225个村落启动了乡村振兴试点。

夏日的大湖北岸,游人如织。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山坡上,一栋栋藏式小木屋林立,一条蜿蜒的木栈道将小木屋串联起来。

这里是岗日梅朵度假村,经营者是年近花甲的果洛藏贡麻村村民仁青才郎。近些年,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果洛藏贡麻村移民搬迁到了县城边,仁青才郎住进窗明几净的新房子,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仁青才郎放下牧鞭、开办度假村,还带动10余名本村牧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近年来,青海坚持财政支出75%以上投入民生,用持续增加民生福祉的实际行动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重大命题,从阡陌农家到草原牧乡、从雪域深处到瀚海边城,将高原大地的发展成果书写在一张张笑脸上。

全省建成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2133个,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累计惠及150万人次;组建46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将354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远程会诊覆盖范围;“十三五”期间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8.93万套……

业兴人和。青海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成为首个所有市州建成国家级示范的省份。今天的青海,各族群众团结友爱、亲如一家,高原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正在谱写。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08日 09 版)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