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成绩、展形象,二十大精神在支部”一线巡礼】和美乡村寺尔沟建设在路上
| 2023-05-04 来源:央广网 | 分享: |
央广网西宁5月4日消息(记者汪晓青)走进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川镇寺尔沟村,整洁美观的乡村巷道,鲜艳的墙画,延伸的河道,宽阔的村广场,整个乡村沉浸在春日的静谧中。走进寺尔沟村党群学教中心,一张张幸福笑脸映入眼帘……这一切都诉说着寺尔沟村和美的新面貌。

春雪中的寺尔沟村(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寺尔沟村的幸福笑脸(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近年来,寺尔沟村加强村级宣传阵地、活动阵地建设,不断激发“有温度、聚人气”的磁场效应。结合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在省州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建成青海省农牧区公益电影固定放映室,打造了集党建活动、为民服务、教育培训、协商议事、理论宣传为一体的党群学教阵地,牢固树立红色旗帜。截至目前,党群学教中心已接待各级、各类党政领导干部、群众760余人次。

寺尔沟村党群学教中心(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寺尔沟村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全村实现“生态宜居”,有效提高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会战攻坚行动”为突破口,建立保洁队伍,健全工作机制,配备垃圾清运车,严格执行村民门前“三包”、十户联治、专区专管制度,党员群众带头干、抢着干,营造出“环境大整治、党员干在前”的浓厚氛围。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全村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河道治理,落实公路养护工程,不断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栽植李子、海棠、丁香、云杉等树木5360余株,依托省文联师资力量,组织一批美术家在寺尔沟村开展“乡村美化”活动,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的“颜值”。

寺尔沟村的墙画(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所在,寺尔沟村结合村情实际,成立村企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从推动产业、改善乡村环境角度出发,投入450万元扩建村企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广大群众走出了一条“党建+村集体+合作社”的新路子,进一步实现了从传统养殖业向现代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华丽转变”。充分运用党员先锋驿站、党员先锋岗等载体,组织牵头,动员广大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引领带动110余户村民进行牛羊、生猪养殖,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在做大做强产业链上寻求突破,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寺尔沟村(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数字乡村”也是寺尔沟村发展的一大亮点。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寺尔沟村积极推广“千里眼”平安乡村建设,安装30个高清摄像头和一个智能监控大屏,通过5G数字乡村平台,着力解决村委管理和村民看家两个难题,点亮了数字乡村生活,实现平安乡村“云守护”。
据东川镇党委书记王延生介绍,寺尔沟村党支部树牢“实干”导向,发扬“赶考”精神,将党员教育管理、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等工作作为基层党建的切入点,在为民服务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切实增强了党组织战斗力,基本制度更加完善,基础保障更加有力,示范带动更加突出,不断推动寺尔沟村党建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