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东西问丨拉先加:中国如何抢救与保护藏文古籍?

2023-05-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电 题:中国如何抢救与保护藏文古籍?

作者 拉先加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都留下了卷帙浩繁、浩如烟海的古籍。西藏自治区作为历史悠久的藏文化起源地和发展地,收藏有丰富的藏传佛教古籍文献。这些古籍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藏文古籍抢救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藏文古籍抢救保护工作成绩体现在哪里?

西藏古籍普查、保护长效机制基本形成。西藏丰富的古籍广泛分布于自治区的上千座寺院和民间私人手中。西藏自治区历来高度重视西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2009年,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推动下,西藏正式开启了历时十年之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古籍普查工程。为做好西藏古籍普查和保护工作,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在原古籍办公室基础上成立了“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据悉,2009至2019年间,中央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资金支持西藏古籍文献普查保护工作。截至2019年,西藏已累计修复近3000页濒危古籍文献,完成14个基层古籍收藏单位条件改善项目,新建2个古籍保护点。

2014年2月,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色昭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扎西央宗正在进行藏文古籍录入。李林 摄

藏传佛教典籍文献得到尊重和保护。中央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始终注重对藏传佛教典籍的收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使西藏藏传佛教优秀传统文化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得到了弘扬和发展。1984年,国家拨款新建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保存和收藏了大量珍贵的藏文档案,目前馆藏档案达300多万卷(册、件)。支持重要藏文经典的搜集、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组织对勘出版《中华大藏经》藏文版,抢救整理《格萨尔王传》,出版《先哲遗书》丛书、《中华大典·藏文卷》等众多宝贵藏文典籍。近年来,西藏通过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自治区财政专项投入等途径,先后出版了《雪域文库》系列丛书、《苯教尊者尼玛彭色传记》《时轮金刚汇编》《历辈班禅大师传记》《西藏著名掘藏师西然吾色文集》等系列典籍文献。

布达拉宫古籍文献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保护。西藏现有布达拉宫、萨迦寺、大昭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众多宗教寺庙和文物古迹,被列入全国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宫作为西藏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国家启动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明确项目周期10年、总投资3亿元。截至2021年,国家先后下达专项补助资金6845万元。布达拉宫古籍文献(贝叶经)保护研究中心成功研发贝叶经静电吸附无损提取装置。2020年,国家资助4000余万元启动大昭寺文物古迹保护工程。

西藏博物馆馆藏贝叶经。李林 摄

如何抓住用好古籍事业发展的新机遇?

古籍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亦是一项事关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事业。近年来,国家在挖掘、整理、保护古籍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古籍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用好古籍事业发展的新机遇是当前的关键任务,亦是进一步推动中国古籍事业发展繁荣的重要举措。

2013年10月,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的白嘎寺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散叶藏文古籍,抢救性保护工作随即展开。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供图

一要深入挖掘西藏藏传佛教经典文献时代价值。西藏丰富的藏传佛教典籍是藏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负载着藏民族的价值取向,凝聚了西藏文化发展历程中珍贵的文化精华,在历史上为推动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深挖西藏古籍时代价值,使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是新时代西藏古籍保护工作题中应有之义。

2022年6月,西藏罗布林卡藏医药天文历算古籍利用项目启动,罗布林卡管理处两位专职古籍审核人员(左一、左三)登记检查古籍并做交接。赵朗 摄

二要着力推进西藏藏传佛教经典文献数字化。“意见”指出:建立健全国家古籍数字化工作指导协调机制,统筹实施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积极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加强古籍数据流通和协同管理,实现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西藏自治区作为历史悠久的藏文化起源地和发展地,收藏有卷帙浩繁的藏传佛教古籍文献。而大部分古籍广泛分布于西藏自治区的上千座寺院,甚至民间私人手中。比如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萨迦寺即为典型一例。

萨迦寺藏佛经4万多卷,内有十分珍贵且保存完好的贝叶经20卷。据悉,萨迦寺自2011年启动古籍数字化扫描工作,目前已完成全寺20%古籍的逐叶扫描,初步形成了数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剩余部分正在积极争取资金投入。作为古籍再生性保护方面的一个重要手段,西藏应进一步推进西藏藏传佛教经典文献数字化。

萨迦寺经书墙。李林 摄

三要强化西藏古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指出:加强古籍存藏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专业机构建设,扩大古籍保护修复人才规模,加强古籍整理研究机构力量,健全少数民族古文字人才传承机制,建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专业人才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古籍专业出版队伍建设。完善用人机制,保障古籍工作相关人员工作待遇。强化古籍人才培训,实施古籍人才培训计划,设立全国古籍人才培训库,建设古籍人才培训基地和古籍整理研学一体的培训平台。

作为西藏文明的结晶,保护好这些珍贵的藏文古籍,对赓续中华文脉、助力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西藏专业从事古籍保护与整理工作的人才比较匮乏,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这是西藏古籍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保障。(完)

作者简介:

拉先加,藏族,民族学博士,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研究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年藏学会会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全国因明专业委员会理事、青海省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等。著有《格鲁派主属寺系统的历史文化研究》、《嘉木——M村民族志》等宗教学和人类学方面的学术研究专著,其研究成果先后四次荣获中国藏学研究最高奖项“珠峰奖”。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