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扎西平措和他的西藏夺底钱币博物馆

2023-06-07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丹增平措 旦增桑姆 分享:

西藏夺底钱币博物馆创办人、馆长扎西平措。

西藏夺底钱币博物馆部分馆藏钱币。

西藏夺底钱币博物馆展馆一角。

西藏夺底钱币博物馆内西藏地方货币元素的装饰。

扎西平措与西藏夺底钱币博物馆全体馆员。

西藏地方货币制作模板及图案。

初夏,位于拉萨市夺底沟的维巴村,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片生机。5月18日,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西藏夺底钱币博物馆正式开馆。

藏文“维”(音译)意为钱、“巴”(音译)意为印。西藏夺底钱币博物馆所在的维巴村,因百年前的原“夺底造币厂”坐落于此而得名。这座民营博物馆,收藏展示了馆长扎西平措收藏多年的钱币和各种私人藏品,见证了他干事创业不服老的热血丹心……

传承家传钱币, 成就“半路出家”的收藏家

古铜色的圆润脸庞,顶着一头乌发,勤奋精干是扎西平措给人的第一印象。尽管年近60岁,但言语之间,不难看出他思维活跃、精力充沛。

扎西平措的童年在山南市贡嘎县查果乡度过。他的父辈在旧西藏是当地的大户,相对于普通家庭,家中遗留了不少老物件。看着如今陈列在展柜内,在聚光灯下闪闪发亮的钱币,扎西平措思绪万千:“小时候,物资匮乏,这些不‘实用’的物件成堆地装在老家祖宅破旧的麻袋里,没人在意。”他回忆道,“直到18岁参军,后来在拉萨生活工作,家里的长辈才把这些老物件作为家产分给了几个子女。”

父母在家产分配问题上,征求了子女们的意见,彼时在部队参军的扎西平措,生活条件相对优渥,就自愿把“用处不大”的老钱币留给了自己。“在我拿到父辈留下的一千多枚钱币时,就没想过把他们售卖变现,哪怕穷到身无分文!”每当有人打探这些钱币的去处,扎西平措总是以犀利的答复表明传承的决心。

在之后的日子里,这些钱币成了扎西平措闲暇之余的研究对象,也激发了他收藏文化艺术品的兴趣。

“圆形的钱币为何缺损了一角、甚至不到半块?”

“钱币上的方形孔道为何被磨成了圆形?”

不同年代、不同材质的钱币,在长期流通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扎西平措只有不到初中的学历,但他对老钱币的理解和观点耐人寻味。

“旧西藏地方钱币缺少辅币,购买商品时,找零困难,加之外来的假币和劣质币泛滥,持币人要么不得已剪掉与货物等价的一角进行支付,要么对他人找零的钱币不信任而宁愿剪碎使用,这是中国地方钱币中少见的现象。”

“钱币的方形孔磨成圆形,从磨损的痕迹推测,明显是持币人把钱币夹进手持转经筒,作为经筒与把手之间的垫子,在钱币快被经筒磨废之前取出来流通了。”

除了家传钱币的继承和收藏,扎西平措家里的各个房间、走道里摆满了小到油灯、木碗,大到皮箱、木柜等不同年代的老物件,整个房屋如同一个微型博物馆。他坦言,自己是“走哪买哪”,东西或许真假参半,但自己更在意“眼缘”。

从家传的一袋子钱币到如今满屋的老物件,扎西平措如今是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收藏协会会员,对如何更好发挥老物件的自身价值,扎西平措有了更多思考。

“西藏的钱币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它代表了一段历史过往、揭示了时代的发展变化,更证明了历史上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之间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扎西平措说,创办一座钱币主题博物馆的初衷也由此产生。

倾其所有再创业,

退休大叔变馆长

谈起退休后的打算,扎西平措坚持要办西藏首个钱币主题博物馆。质疑的声音接踵而至:“喝茶养身、打打棋牌、出去转转那多享受!”“有这么大能耐还不如多帮助几个乡下的亲戚!”“有闲钱多买点房子、铺子,给孩子留点家业多好!”……

面对身边人的劝告、批评甚至否定,扎西平措的初心没有动摇过。

“人活着不能只是为了房子、车子等,干出一番有意义的事业,才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财富。”说干就干,从挖掘历史、整理资料、申请许可、项目选址、建筑设计、施工建设各个流程,扎西平措事必躬亲、全程参与。2016年,主题博物馆的建设计划正式开始。

前期,扎西平措拜访了诸多相关专家学者,实地走访了拉萨、山南等地的造币厂旧址。考虑到综合建馆条件和长远规划等因素,钱币主题博物馆最终选址拉萨市夺底街道维巴村。

著名藏币收藏家、研究者王海燕编著的《西藏地方货币》一书记载:“1922年建立的夺底硬币厂铸造硬币并以木刻印刷各种纸币、织氆氇等。1931年扎西机关成立后,这三个工厂(另外两个工厂为1913年建立的墨机机械厂、1920年建立的洛堆金币厂)的技工、机械设备、材料等合并在扎西机关。”另据史料记载:夺底造币厂是夺底电站通电后最早实验电力机械铸币的摇篮,开创了电力逐渐替代人工的先河。

确认造币厂旧址并非易事,为了精准定位夺底造币厂旧址,扎西平措几乎走访了造币厂大概位置周边的所有老人,并请求亲眼目睹造币厂和亲身经历过造币厂拆除的老人到现场指认,结合图片资料和专家现场核准,最终以造币厂石墙废墟为标记确认了旧址位置。

寻访旧址拼的是执着、耐力,那么购买土地和开工修建,对扎西平措来说,就得下“血本”。“原来高低不平、荒凉闲置的土地,如今翻动一块石头都有人抢着上门‘认领’!”扎西平措打趣地说道。

主题博物馆项目总占地面积7445.60平方米,按照设计要求,前期投入就要6千万元。为了筹备资金,扎西平措变卖了位于市中心的楼房和本来打算留给子女的房产,加上家里的全部积蓄,博物馆建设在举步维艰中得以开工。

施工过程中,扎西平措既是设计者、又是总监工,年复一年在工地上风里来、雨里去,原来一身精致打扮的他,如今总是蓬头垢面,这样的退休生活让旁观者费解不已。

有心人,天不负。随着建馆项目逐渐完工,2022年1月,自治区文物局下发同意成立西藏夺底钱币博物馆的批复文件;2023年5月,自治区民政厅为其颁发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期间,扎西平措也有幸参与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全国非国有博物馆馆长培训,成为西藏首批受训民营博物馆馆长。

一切付出,在坚持和行动中迎来了回报。

解读钱币记忆,

让爱国精神成为“镇馆之宝”

维巴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如今建成开馆的西藏夺底钱币博物馆,成为了当地最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

博物馆主体建筑为梯形状楼阁,共分五层,外观以藏式宫殿建筑配以汉式琉璃瓦歇,不仅彰显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给人美轮美奂、雄伟大气的视觉冲击。

每件实物配以文字解读,将一枚枚直观的西藏地方钱币融入有据可查的历史背景,从各时期钱币的出处、样式、制版、流通等史料情况,用史实证明中央政府有效管辖西藏,昭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无论是兼顾藏汉结合的建筑,还是馆藏钱币的实物解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主题给人最强烈的感受。这不仅是博物馆的核心定位,也被扎西平措比喻为“比珍贵钱币更重要的‘镇馆之宝’”。

扎西平措说,博物馆从策划到落地,国内诸多收藏界专家和老前辈处处给予关心和帮助,多次进藏指导并捐献大量藏品,博物馆的诞生就是各民族互帮互助的典范。

作为一家免费开放的民营博物馆,扎西平措结合区位优势和自然人文风光资源,以文旅融合模式为博物馆规划了林卡度假、康养体验等配套项目,这在进一步丰富区内外观展游客不同需求的同时,也为博物馆的持续经营谋划了途径。

“博物馆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对扎西平措而言,博物馆的建成只是一个新起点,忙碌的身影依然在继续。

钱币虽小,但它承载、记录、包含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扎西平措传承它的历史文化,不仅是个人对父辈的致敬,他的执着和行动,也将让更多的人从钱币文化中感悟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滋养。(图片由记者 丹增平措 摄)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