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四川理塘县:创建“两山”基地 “放眼”绿色发展

2023-06-08 来源:中国西藏网 分享:

中国西藏网讯 “这里曾经是大草原,后来变成了沙化地,而现在又变回了萨戈最美的大绿洲。秋季老百姓还可以收割牧草为牦牛储备越冬饲草。”6月4日,四川理塘县奔戈乡萨戈村牧民土登欣喜地说道。这个,是理塘县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的一个缩影。

图为理塘县奔戈乡萨戈村治理后的沙化地.png

图为理塘县奔戈乡萨戈村治理后的沙化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首要的就是保护好生态环境。据奔戈乡党委书记丁真曲批介绍,奔戈乡在全面落实“草长制”基础上,建立草原管护网格化和管护队伍组织化制度,把草场承包,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利用等活动纳入管护体系,形成全区域覆盖,严格执行禁采砂、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现草畜沙三联动,遏制破坏草原生态的违法行为,维护和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在理塘县,一大批河长、草长、林长踊跃上岗,一条条江河、一块块草地都有了专属守护者。

理塘县持续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四好村”、文明户、绿色家园等评选活动,将生态环境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聘请生态环境义务监督员,建立防污治污举报奖励制度,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积极性。2022年,理塘县投入2.423亿元用于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生态环保事业。2020年,理塘县入选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名单。所有河流地表水水质均保持在II类水质标准,县城及乡镇饮水水源均达到II类水质标准,水质均达标率为100%,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达100%。根据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资料显示,2022年理塘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68.4,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良。生态已成为理塘最美丽的标签,绿水青山碧云天,美丽理塘焕发出生态新活力。

图为理塘县无量河湿地.jpg

图为理塘县无量河湿地

沙化治理是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和保护最紧迫的任务,也是筑牢生态本底的基础。理塘县奔戈乡托仁村是四川省沙化监测区,海拔4000米~4500米,沙化土地治理总面积7000亩,其中治理极重度沙地88.45亩,中度沙地6911.55亩。是针对高原高寒区沙化土地的生态治理,治理区沙化草地立地质量差,实施难度大。

在治理过程中,理塘县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露沙地,形成并推广了挡沙墙设置、客土措施、沙障设置、植灌种草、围栏封育5大成熟技术;筛选出高山柳、沙棘、披碱草、燕麦等一批适宜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治沙树种和草种,并利用县级骨干苗圃进行沙生植物繁育和试验,为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作为示范工程项目,当地群众通过劳务的方式参与到了沙化治理工程中,给托仁村及周边牧民带来约320万元的劳务收入,另一方面牧民通过亲身参与沙化治理工程,起到了普及沙化防治知识的作用。经测算,工程实施后,每公顷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4.65吨,平均每公顷年蓄水量可提高20.85吨,项目实施每年能够减少泥沙流失约5270吨,每年能够增加蓄水约23630吨。2019年-2021年,理塘县争取中央、省级各类沙化治理项目资金共计4136万元,治理沙化面积5.48万亩。

图为藏巴拉花海景区一角.jpg

图为藏巴拉花海景区一角

理塘藏巴拉花海景区所在的濯桑乡汉戈村,过去由于全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扶贫建设盲点多、返贫发生率高等致贫因素,导致汉戈村农牧民群众的脱贫步伐显得沉重而艰难。2017年开始,理塘县在汉戈村创新沙地治理模式,变沙地为花海,实施旅游扶贫新村建设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旅游产业,为汉戈村新建800亩鲜花带,配套生态旅游停车场、花村游客接待中心、生态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补充“古道驿站 牧民天堂”牧区生活体验区、锅庄广场、特色帐篷酒店等旅游体验项目,是集农业观光、果蔬采摘、露营、花海、骑马、射箭等娱乐活动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复合型景区。

藏巴拉花海景区建设与精准扶贫旅游产业的科学结合,围绕“农居变旅居、家居变客栈”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周边农牧民群众从事旅游服务。创办旅游服务实体10余个,辐射带动片区6个乡镇农特产品销售,开展专题旅游服务培训1000余次,培养本地季节性解说50人。通过景区平台带动固定就业100余人,季节性就业1.2万人次。景区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00余万元,带动周边农牧民群众每人实现旅游增收3500元。汉戈村已成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天府旅游名村,2021年成功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2022年,理塘生态旅游业接待游客人数438.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24亿元,同比2021年持续增长。

理塘县发展生态+农业,特色优势农牧产业发展成果显著。按照“县建园区、乡抓基地、村树示范户”的思路,着力巩固“极地果蔬、理塘牦牛”两大主导产业,建成生态种养循环产业园14.2万亩,青稞、马铃薯产业基地4.6万亩,15个500头规模以上牦牛养殖集体牧场,科技示范户660户。投入4000余万元创建理塘牦牛现代产业园,濯桑蔬菜现代农业园成为四川省涉藏州县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园区,是川菜供港澳出口备案基地,农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等高端市场,先后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禾尼乡(牦牛)成功创建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勒通绵羊”成功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打造“极地果蔬”“天空牧场”等区域品牌,申报注册理塘牦牛、勒通绵羊等地理标志产品11个,香菇、木耳等绿色农产品2个,理塘冬虫夏草被虫草交易市场公认为优质虫草,是涉藏州县川内销量之首。

图为生态设施农业.JPG

图为生态设施农业

理塘县培育“生态+商贸”,建成理塘现代农牧产业加工贸易园区,持续举办商贸周活动,在珠海、成都开设“天空之城·理塘”农特产品展销o2o体验店,各渠道累计销售农特产品2.91亿元。引进物流企业8家,打通县内物流配送主通道9条,完成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日益完善。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110余种农特产品在京东超市等网络平台销售。积极招商引资,高原供氧健康产业、高原果蔬深加工、中国-尼泊尔藏民族手工艺品孵化园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2022年,理塘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超1亿元,总量、增速均居甘孜州首位。

图为理塘现代牦牛园区现代化牛舍.jpg

图为理塘现代牦牛园区现代化牛舍

理塘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打绿色牌、唱特色戏、走产业路,最大化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积极融入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走出一条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的道路,正积极争创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叶强平)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