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生态答卷” 绿意为高原添彩亦添财 “阿坝70年——净土阿坝·大美湿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圆满结束
| 2023-06-14 来源:香巴拉资讯 | 分享: |

“2016年初,俄么塘花海景区保护性开发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同年6月基本达到运行标准,正式对外试营业,呈现良好营运态势。”
“围巾的编制都由工人纯手工制作,我们就地取材,在麦尔玛镇养殖户处收购牦牛绒原材料。”
“2022年我们投入资金4900万元,在辖曼镇、麦溪乡实施若尔盖县沙化土地治理工程(三期)项目。”
……

6月9日,由中共阿坝州委宣传部、中共阿坝州委网信办主办的“阿坝70年——净土阿坝·大美湿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来自新华社、央视网、央广网、环球网、康巴卫视等多家媒体记者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名人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先后深入阿坝州红原县、阿坝县及若尔盖县,实地探访了解阿坝各地在湿地保护、生态旅游、农牧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的成效。
景色宜人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在若尔盖县唐克镇,乘坐全国海拔最高的户外电梯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著名的“黄河九曲第一湾”,黄河自甘肃流入川内,在这里轻抚而过,又转身淌向青海,黄河在这里是静谧的,与一望无际的草原搭配,竟让婉约与豪迈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融合。据景区工作人员熊婧飞介绍,为了做好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景区栈道修建均是通过钢架抬高,最大程度保护草地;近年来,景区还在黄河岸边开展植树工作,提升固沙护河能力。

从俄么塘花海,到漫泽塘湿地,到黄河九曲第一湾,再到若尔盖花湖,草原的美,各有风情。一路行进,不管各景区如何规划发展,生态保护都被放在了第一位,景区开发均划定有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守得绿水青山,才能换来金山银山”是这片土地人们达成的共识。

在黄河沿岸,远远地就能看见若尔盖县黄河护河队鲜艳的队旗,这支由50人组成的护河队,平均年龄仅27岁。护河队成立伊始,队员打捞垃圾、劝阻村民抛物、打击非法捕鱼行为等,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还时常和村民产生小摩擦。如今,不仅河道清澈了,在队员开展义务植树和巡河捡垃圾时,还有村民主动参与。据悉,红原、阿坝、若尔盖各县在沙化治理等生态治理项目推进过程中,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岗位,也将生态保护知识宣传融入进去,并通过设置生态巡护员公益岗位等,让群众参与进生态保护各环节,经年累月,保护生态环境成了一种自觉,成了人人参与的行动。
绿色发展 良好生态助农增收

下过雨的漫泽塘湿地,空气中满是绿草的清新,微风裹挟着几分寒意。来自阿坝县的拉姆措站在观景台放声高歌,动听的歌声引得来自浙江的游客团驻足围观,言谈间,一位阿姨当场买走了拉姆措脖上的围巾,几位拿不到“现货”的阿姨赶忙留下拉姆措的联系方式,表示自己也要购买。

这条款式不算特别的红围巾,其实大有来头,它是麦尔玛镇兰措玛村手工艺合作社的产品。合作社就地取材收购当地牦牛绒,以此为原材料,纯手工制作围巾、披肩、毡帽等。据合作社负责人山鹰介绍,合作社自2018年启动,旨在解决个别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同时实现由传统牧业到民俗特色手工艺产业的转变,通过以产带训的方式让群众掌握一项生产技能。去年正式投产后,有近400万的销售额,在合作社工作的工人以“计件”支付薪酬,村里每户都得到了一定数额的分红。

拉姆措也是这里的工作人员,能在家门口就业,并能从事本民族传统手工艺让她感到非常开心:“不是单纯地做生意,更感觉在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工作之余,喜爱唱歌的拉姆措会开开直播,发表一些自己唱歌的短视频作品,她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络红人”,本次采访团到阿坝县采风,拉姆措本是想着与团内的网络名人“取取经”,没想到无意间还为自家合作社“带了货”。

无独有偶,采访团第一天到红原县俄么塘景区时,几位穿着藏装的小姑娘就在景区内进行直播。“我们帮助景区推销门票,游客通过直播购票,我可以拿到提成。在这么美的地方,唱着歌跳着舞就把钱挣到了,当然是好事啊。”秋英卓玛告诉记者。

“谁能想到呢,这片红军走过的草原,曾被称为‘死亡地带’,如今变成了游客的打卡圣地。沿路还能看到施工中的久马高速,随着高速建成,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这里的群众,日子一定会像花海的花一样,越来越繁茂。”央视网记者何川感叹道。


一路美景一路歌,阿坝县神座村建在梅花鹿养殖园边的星空民宿即将运营,若尔盖县唐克镇白河社区集体经济从手工制作室拓展到藏药浴、餐饮住宿等,依托良好生态,人气旺起来的不止各大景区,在家门口就业,壮大集体经济,一个又一个村落吃上“旅游饭”,农畜牧产业在“绿色环保”理念下不断转型升级,红原牦牛乳业、阿坝万利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一个个县域龙头企业陆续擦亮招牌。行在阿坝高原,让人心旷神怡的是连绵不断的绿意,让人提气振奋的是越来越好的经济。

来自《环球时报》的任徐说道:“我到阿坝州采访过很多次了,这边的美景不管来多少次都看不厌,不同时节、不同县都有不同的风情,这几年,每次来都能看见当地的产业在不断发展,群众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不停转变,收入肉眼可见地提高了,让我感觉自己也是阿坝依托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经济的见证者。”

近年来,阿坝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坚持规划引领、注重生态修复、湿地生态功能持续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如今,良好生态成为阿坝州旅游发展的坚实“底气”,也成为藏寨羌乡致富振兴的强大“底牌”,漫山遍野,绿意盎然,为高原“添彩”,更为群众“添财”。
记者:高瑞茹 张家文 陶俐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