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县:万亩中藏药材基地成效初显 群众致富路上药香浓
| 2023-07-08 来源:色达县融媒体中心 | 分享: |
甘孜州色达县中藏药材资源丰富,拥有各类中藏药材1000余种。近年来,色达县将中藏医药业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来加以培育,中藏药材成为农牧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色达县克果乡:“唐古特”大黄辟富路
在色达县克果乡大黄种植基地,连绵千亩的土地上,一株株绿油油的唐古特大黄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放眼望去,大黄长势良好,有的植株高度已经超过了两米。据了解,这片土地原本是一块沙化、鼠害、板结化严重的地块。2020年,色达县委、县政府坚持将草原沙化治理修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引进甘孜州天珍传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了这片土地,并整合36个村产业扶持基金1000万元在这里种植高原“唐古特”大黄。今年是种植大黄的第四年,长势喜人。

“目前大黄种植基地建设面积为7000亩,每亩效益预估为8000元。整个大黄基地可以为当地老百姓带来1000余万元的收入,去年已经分红了500万元。大黄目前长势良好,预计在2025年完成收成。”大黄种植基地项目负责人郑三垚说。
2022年,甘孜州天珍传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将大黄种植基地建设合同约定的集体经济分红资金500万元,提前兑现给参加合作社的36个村,每个村分得13.8万元。同时,基地在大黄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当地村民务工,实现群众务工收入100余万元;土地流转、基地看护、务工,每年还能为当地群众带来36万余元的收入。“公司以后还会有分红,我们也可以继续在基地务工,非常感谢!”吉日过娃二村群众泽知说。
色达县年龙乡:贝母花开幸福来
年龙乡,坐拥山水如画的自然生态,蕴含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养育着高原生灵。7月上旬,在年龙乡贝母种植基地的一排排大棚里,正值贝母花优雅地盛开,基地工人正忙着除草、浇水……

大棚里,川贝母褪去稚嫩外表,长出了条状的细长叶片,顶端开着一蒴果大概能收获300颗种子的花朵,根部则是形似百合如指头大小的鳞茎。“一年针,两年叶,三年飘带,四年抽筋不开花”,川贝母一般要经过4年以上时间才能收获,但在收获季节,每亩川贝母收益超过70万元。
川贝母种植基地的技术人员打开保暖用的大棚,刨开泥土,向记者展示一粒粒川贝母种子。贝母属凉性植物,喜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年龙乡的旱田正好具备坡度大利排水、海拔高温差大、土壤富含腐殖质等优势条件,非常利于贝母种植。

据了解,该基地共流转俄热村土地182亩,当地村民至少有了两块收入:一块是流转土地的“租金”,一块是在基地务工的“薪金”。今年是年龙乡试种川贝母的第一年,基地建设有科研试验区、川贝母种质资源圃、仿野生育苗区、大棚育苗区、大田标准化种植区,大棚配备有喷灌、遮阳、降温等系统,并针对川贝母生长特性进行了系统优化,大幅提高了川贝母幼苗的出苗率和保苗率。
作为传统中药材的川贝母不仅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开花季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这类道地中藏药材将成为当地人的致富良方。
“目前亩产600多斤,我们看到的花就是取贝母种苗的,然后下面的鳞茎,就是最有用的药用价值,然后拿来做川贝枇杷膏之类的。”年龙乡贝母种植基地建设负责人陈栋说。
下一步,色达县委县、政府还将继续在大黄、贝母、山莨菪等中藏药材种植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全县的生态治理和群众的生活水平。
供稿:色达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永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