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穿越时光 领略比如之美
| 2023-07-21 来源:香巴拉资讯 | 分享: |
比如,又名“娜秀”,藏语中“柏树森林”之意。公元前4世纪,这里兴起了西藏古代12小邦之一的苏毗部落。沧海桑田、历史更迭,比如也从一个古老的部落发展成藏北高原上一座风景秀美、生态宜居的小城。而独特的民族风情,更是穿越了悠悠历史长河,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光彩。
目前,比如县已有非遗传承项目121项,其中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9项、市级11项、县级94项,它们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至今仍活跃在比如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旅行亮点。

丁嘎热巴
丁嘎热巴是比如县夏曲乡丁嘎村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始于公元1040年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和热穷巴对原有的民间热巴的发展创作。它不仅将当地牧民舞蹈步法和昌都地区铃鼓舞相融合,形成了融汇藏东藏北舞蹈精华的独特风格,还加入了对动物的模仿和富有情结的小戏。现存的三十余个丁嘎热巴传统节目,每个节目的跳法和姿态都各不相同。其内容有讲述藏族历史、传说故事的,也有为了寺院祭祀活动的需要而宣扬宗教思想的,代表性剧目包括:《欧冬》(击鼓)、《曲杰罗桑》(罗桑王子)、《斯白巴玛感果》(原始的老父母)、《甲沙公觉郎巴》(迎请文成公主)、《古如多吉热》(金刚舞场)等。
几百年来,丁嘎热巴在丁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改进,舞蹈样式和节目日益丰富。丁嘎热巴包含了藏族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藏族人民卓越的歌舞艺术的创造才能,反映了藏族文化开放融合的一面,在藏族热巴舞中独树一帜。

达布阿谐
“达布阿谐”藏文意为达布夯歌,相传为比如(纳秀)第五世达布活佛所创,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达布活佛是西藏有名的佛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他精通大小“五明”,有较高的佛学造诣。20世纪20年代他在修建珠德寺期间创立了曲调灵活多样、步伐矫健明快的达布阿谐,让劳工边工作边歌舞,以缓解疲劳、鼓舞士气。
集歌、舞、乐于一体的达布阿谐共分31个章节,涉及政治、宗教、文化、自然、地理、生活风俗等方面,其中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歌、先知告诫等多种内容,表演起来载歌载舞,充满地方色彩。达布阿谐有合唱、齐唱、独唱等多种演唱方式,舞蹈技艺丰富多彩,队形变化无穷。表演者单人、双人、三人或上百人均可,人多时围成圆圈站成两排,不分男女,利用阿嘎(藏族落击体鸣乐器)随歌随舞。歌唱、跳跃时不时转动手腕,变换队形,右手持阿嘎,一边有节奏地歌舞一边砸夯。歌舞节奏变化多、形式多,有情歌,有对歌等,有的舞者在劳具上拴上串铃,按不同的节奏击出清脆的串铃声。
编辑:徐梦荣







